•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医患并肩战癌魔” 多发性骨髓瘤将有望变成“可治愈肿瘤”
  • “医患并肩战癌魔” 多发性骨髓瘤将有望变成“可治愈肿瘤”

    时间:2018-05-12 15:15:31  来源:东方网  作者:王一茗

    图片说明:多发性骨髓瘤义诊咨询活动现场

    东方网记者王一茗5月12日报道:作为国内播放最早的一部与白血病有关的电视剧,《血疑》让国人领略了白血病的巨大“杀伤力”,而同样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疾病的多发性骨髓瘤,近年来主要“瞄准”中老年人,发病率已赶超白血病。那么,多发性骨髓瘤究竟是何方“妖魔”?怎样才能“降妖除魔”?日前,东方网记者在由上海市医学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血液科承办的多发性骨髓瘤义诊咨询活动上获悉,该疾病目前尚不能被彻底治愈,患者通过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方法,平均生存期可超过5年,其中生存期最长的患者已达29年。未来通过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等新技术,多发性骨髓瘤最终将有望变成“可治愈肿瘤”。

    图片说明:观众席坐满患者及家属

    多发性骨髓瘤(MM)是血液科的常见病和疑难病之一,好发于中老年人,且起病隐匿。数据显示,我国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率已超过急性白血病,位居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第二位,每天约有18人死于多发性骨髓瘤。在义诊活动现场,关于患者和家属普遍关心的“骨髓瘤能否彻底治愈”这一问题,与会专家们认为,总体来说,骨髓瘤容易复发,目前来说仍然是一种不能治愈的疾病。但和白血病一样,有部分骨髓瘤病人可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方法获得治愈机会。

    关于“如何控制多发性骨髓瘤”这一顽症,据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血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血液科主任侯健介绍,早在2000年,国外就有“骨髓瘤使用免疫调节剂沙利度胺进行靶向治疗,效果良好”的相关报道。作为国内最早开始用“沙利度胺”治疗骨髓瘤的那个“吃螃蟹的人”,他牵头了使用免疫调节剂“来那度胺”治疗骨髓瘤的多中心临床试验,并且在国内最早使用蛋白酶抑制剂“硼替佐米”治疗骨髓瘤。这些药物应用之前,骨髓瘤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仅有3年左右,随着这些靶向药物的广泛使用,骨髓瘤的完全缓解率大大提高,生存期逐渐延长,由一种不能治愈的疾病转变为一种可以控制的疾病。

    图片说明: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血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血液科主任侯健

    但侯健也指出,靶向治疗尚未完全解决骨髓瘤的复发问题,化疗后虽然能完全缓解,但一般两三年后就可能复发。侯健表示,骨髓瘤细胞在初诊和复发时的肿瘤特性可以发生改变,在靶向药物的“狂轰滥炸”下,肿瘤细胞不断进化,产生耐药性,因此要不断调整治疗方案。

    从2003年起,侯健团队就启动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骨髓瘤的探索,他挑选了一批50岁以下的身体条件较好的病人做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十几年下来积累了50多例病例,这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样本。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骨髓瘤的长期有效率达到70%,与急性白血病的干细胞移植疗效相当。目前,该方法已经被国际骨髓瘤工作组会议作为推荐的方法加入了国际指南。不过专家们指出,这种治疗方法有严格的适应证,要求符合年轻、有复发的、高危的、有合适供者等条件。而不适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可以尝试基因免疫疗法,目前临床上许多患者生存期已经达到10年以上,生存期最长的患者已达29年。

    他还告诉东方网记者,目前,来那度胺+地塞米松、硼替佐米+地塞米松、卡非佐米+地塞米松或泊马度胺+地塞米松是难治、复发性骨髓瘤治疗的主要方案。而为使骨髓瘤的“复发难题”得到更有效的解决,作为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委员,他还与欧盟的一个组织合作,希望用国际最新的技术建立骨髓瘤干细胞的检测方法,今后为相关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方案。他还进一步透露:“今年五月份,国产来那度胺、硼替佐米等肿瘤靶向药物将会归入‘大病医保’报销目录,这对于广大患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

    图片说明:中华医学会上海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液科副主任陈波斌

    而针对“日常生活中,多发性骨髓瘤的一些症状易被忽视和误诊”这一情况,中华医学会上海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液科副主任陈波斌特别提醒,“45岁以上者若出现不明原因的骨痛、反复骨折、腰痛、肾功能异常、贫血和高钙血症等症状,经过常规治疗无效,就应高度警惕患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能,及时到正规医院血液专科通过血液检查、尿液检查、骨髓穿刺、免疫固定电泳、影像学检查等手段进行筛查,排除多发性骨髓瘤可能”。此外,在各种医疗检查结果中,一些异常情况也需要提高警惕,如血常规检查发现血红蛋白明显下降;生化检查中肌酐数值上升;血沉加快;尿常规中尿蛋白升高;肝功能检查时发现球蛋白数量上升等,也需要引起重视。

    他还表示,为了全面提升广大患者及其家属对于血液系统疾患的认知水平,上海市医学会年内还将陆续推出以淋巴瘤、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及贫血等为主题的公益科普活动,届时,将由沪上各大医院轮流承办。

    当天参加此次活动的专家还有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血液科常春康主任、复旦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阎骅教授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血液科王婷、黄洪晖、钟璐等教授,他们为参会的百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及家属奉上了一场“干货满满”的健康大餐。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