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解读|进口博览会将带来看得见的一流商品、摸得到的消费实惠
  • 解读|进口博览会将带来看得见的一流商品、摸得到的消费实惠

    时间:2018-05-14 15:35:17  来源:东方网  作者:桑怡

    (图片来源网络)

    东方网记者桑怡5月14日报道:最近,上海高架电子指示牌上出现了一行字“迎进口博览会”,对于这场经贸盛会、外交盛事,上海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2017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论坛上宣布,中国将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一年来,上海作为主办城市精心策展、积极布展,力求让这场“主场经贸盛会”展现完美一面。那么,通过进口博览有哪些看得见、摸得到的实惠将显现在广大市民的生活中?上海又将如何从中进一步取得发展红利,攫取溢出效应?东方网记者专访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沈桂龙,期盼从专家视角寻找答案。

    从开放中获取改革最大红利

    无疑,这是中国进一步打开国门,提高开放程度的强有力信号。以沈桂龙的理解,中国之所以决定从今年开始并将持续举办进口博览会,是为了向全世界证明: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国将继续迈步向前。进口博览会将是中国在经贸领域开的又一扇门。

    这亦是向世界表明,中国对外开放并不一味追求大量贸易顺差,而是期盼国与国之间贸易往来可持续,也同时提升国民消费质量。

    对上海来说,进口博览会不仅是全球一流商品展示会,更是上海展现国际组织、运营、保障、服务、管理能力的“评价会”。上海能否像办世博会一样让各国企业感受一届难忘的进口博览会,从而让他们留下来入驻上海是对组织办会者的考验。

    当然,上海有成功举办世博会的经验。面对经贸专业级展会,沈桂龙认为上海要做的还有很多。如何营造好这座城市的贸易环境、如何提供更便捷的贸易措施,如何让进驻的企业降低物流成本,都是城市管理者、建设者、服务者亟待思考的。如果进口博览会能倒逼上海建立起符合全球一流贸易城市的经贸环境,这或许是进口博览会将带给上海的最大红利。

    可以肯定的是,通过进口博览会,中国在开放的道路上将再进一步,在世界领域内寻找下一个风口的空间机会也会更大。沈桂龙认为,进口博览会亦能与上海“五个中心”“四大品牌”建设有机串联在一起。

    牵起“一带一路”和自贸区的关键

    众所周知,进口博览会是一个“买全球、卖全球”的开放性平台,全世界顶尖跨国企业商品都将在此汇聚、展示,它不仅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对“一带一路”国家开放。让全世界商品同台竞争,将是上海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桥头堡作用的重要抓手与机遇。

    在沈桂龙看来,通过进口博览会,上海将更多地扮演“一带一路”建设中“引进来”的角色。

    更为重要的是,进口博览会主办场地选址在浦西,从战略位置来看,与浦东自贸区交相辉映,两相叠加,能更好地做大上海贸易流量,提升上海贸易便捷度。同时,进口博览会也将成为上海呼应着长三角腹地城市的重要连接点。

    从贸易能级上来说,上海在服务贸易发展方面依然有所欠缺。“从流量贸易角度看,上海已经做到全国领先甚至世界领先,但与世界顶尖贸易城市相比,服务贸易功能依旧不够完善。”沈桂龙提出,进口博览会的举办或是补齐这一“短板”的机会。“进口博览会进驻,上海配套经贸政策一定会跟上。”

    除了补齐短板,上海城市居民也会享受到更实惠的世界级商品。“这或许是进口博览会带给上海的又一大红利。”沈桂龙说。

      创新让上海企业无惧国际同台竞争

    在消费者眼光放开之时,中国企业的挑战也将随之而来。如果不能从创新能力、国际化品牌运营能力上有所提升,很难避免大家用消费权投票。有人担心,进口博览会将让已经“大”起来的上海企业体验到世界超一流企业的国际品牌布局能力,同时面临冲击。在企业创新能力、国际市场拓展能力、人才吸引引入能力全方位竞争中,上海企业能抗住吗?

    “开放倒逼改革。”沈桂龙给出这样的回答。从改革开放之初到“改革开放再出发”,上海始终无惧开放中的竞争。“有压力才有动力。”无论是作为学者专家,还是这个城市的一分子,沈桂龙对上海企业面对竞争的能力信心十足。他坚持这样观点的依据来自改革开放40年,中国企业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抗压能力。尤其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同样的担忧曾经甚嚣尘上,而中国企业并没有就此退缩,反而在竞争中逐步做大做强。

    加大技术投入并使之转变为创新原动力是国际一流企业持续发展的法宝,中国企业也应当在做大市场的同时让自己变得强起来。在拥有一流产品之后,如何在国际市场上更好地展示,需要企业具备国际视野、国际经验、国际人才。与此同时,政府方面要搭建更为公平的营商环境。沈桂龙举例,比如在同一领域,给予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同样的开放机会。又如,在人才培养方面,推出更为全面的方案,并非紧盯高端人才。企业发力、政府协同,从不同角度增加企业可持续竞争力,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舞台必须跨过的一步。

    豁然开朗天地宽,让企业在开放的红利中变强大,让百姓在开放的语境中得实惠,应是举办进口博览会的题中之意。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