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暑期来临海外游学项目多 动辄几万元真比旅行收获更多?
  • 暑期来临海外游学项目多 动辄几万元真比旅行收获更多?

    时间:2017-07-02 20:04:19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王玲英褚觉美王长伟

    原标题:动辄几万元的海外游学,真比旅行收获更多?

    75%的家长了解海外游学,但仅10.3%的家长送孩子参加过

    近6成家长表示,增长见识、拓宽视野是送孩子游学的初衷

    出于安全考虑,仅19.6%家长愿意选择机构组织的海外游学

    送孩子参加过游学的家长,90.3%认为孩子游学后变化很大

    调查说明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暑期来临,各种海外“游学”夏令营让人眼花缭乱。这些“游学”夏令营,有学校组织的,也有一些社会留学机构组织的,基本号称都有“名师”带队、生活老师相随,有与学业相关的活动,让孩子能在短时间里开阔眼界,放松身心,增长知识。

    对海外“游学”夏令营,家长们会选择吗?花高额费用游学到底值不值?孩子真的能学到很多东西吗?如何看待似乎已经成为风潮的海外“游学”?

    解放日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KuRunData中国在线调研,最近进行了一项名为“海外‘游学’正当风潮,您会选择吗?”的调查。调查采取在线调查方式,样本总数1000份; 受访对象是家有学龄孩童者,中小学生均可。受访者中,有10.3%的人表示自己已送孩子参加过游学夏令营,我们将其归为已“游学”组;另89.7%的受访者表示没有参加过,我们将其归为未“游学”组。即便是未“游学”组,对海外“游学”这件事,表示了解或比较了解的有近75%。

      增长见识最重要,安全问题最关心

    似乎有种说法,就是把海外“游学”称作是当下最时髦的暑期活动。那么,家长们果真是为了“赶时髦”送孩子出国“游学”吗?

    “有条件,让女儿出去看看,增长见识没啥不好。”菜菜妈妈的一句话,道出了不少家长的想法,同时也与此番的调查数据不谋而合。因为在回答“您送孩子出国‘游学’,主要目的是什么?”这一多选项题时,无论是未“游学”组还是已“游学”组,均把“增长见识,感受不一样的文化氛围,拓展国际视野”作为首选;排列第二、第三位的也高度一致,分别是“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对事情更有主见”和“培养外语兴趣,提高外语能力”;而认同是“当下最‘时髦’的暑期活动”者均排名末尾。

    一位资深中学英语教师认同家长们的选择,他认为,现在的家长之所以愿意孩子参加“游学”,是因为家长群体发生了变化,现在家长多是70后、80后,他们更愿让孩子“扩大视野,接受新鲜事物。”而且不少家长也有将来送孩子出国留学的想法,“通过‘游学’看孩子能否适应海外生活,或许对今后做出决策有帮助”。

    让从未独自出过远门的孩子去到陌生国度待上十几天甚至更长时间,家长们最关心与最担心的都是啥?答案绝对统一,那就是“安全”。

    在“送孩子出国‘游学’,最关心的是什么?”问题列出的6个选项中,“可靠性与安全性”以48.0%占比高居榜首;其次是“课程质量与学习效果”,占比11.4%;此外,所去的国家和学校、带队老师责任心、趣味程度和眼界经历、费用高低等也在家长的考量中,但占比相对平衡。

    在回答“如果您送孩子出国‘游学’,最担心的是什么?”这一单选题时,“孩子在外面是否安全”以52.5%的占比依然列居首位,“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行程基本被‘游’塞满,‘学’ 仅是噱头”的担心均占比20%; 剩下的7.5%,是担心行程中会“带孩子去不该去的地方”。虽然这一选项的占比较低,但在以往的“游学”中,也曾有爆出“游学”团入住赌场酒店,孩子难免不受影响的话题。

      更多家长选择学校“游学”团

    秋妈的女儿就读于本市东北片某知名中学,她告诉记者,女儿初一时就参加过学校组织的澳大利亚“游学”,感觉不错。尽管只有短短十几天,可孩子回来之后,眼界和思维方式较原先的确有提升,语言能力的提升更明显。问秋妈为何选择学校组织的“游学”,而不选择社会机构?她表示,女儿学校的海外“游学”搞了很多年,相当成熟,一般都是定点的,线路与课程的安排等在家长中口碑不错。每次学校组织“游学”,想让孩子去的家长很多,无奈名额有限,还得竞争。

    像秋妈那样,让孩子参加学校组织的“游学”活动的家长为数不少。受访者中,有80.4%表示如果送孩子参加海外“游学”,他们一定会选择学校组织的; 愿意考虑社会机构组织的,仅占19.6%。至于原因,“由学校里的老师带队,更放心一些”排在首位,占比46.7%;排在第二位的是“一起出行的基本都是同学,孩子容易适应”,占比27.6%;第三位是“学校组织的,‘游学’内容应该不会偏差到哪里去”,占比20.4%;而因为是“老师极力推荐,为了孩子的‘面子’报名”者极为少数,占比仅有5.3%。

    虽然80%的家长选择让孩子参加学校“游学”团,但依然有20%的家长愿意尝试社会机构。这部分家长是怎么想的呢?“更好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是这些家长共同之选;也有部分家长认为,与学校提供的单一目的地相比,社会机构提供的“游学”目的地与课程内容的选择余地相对大些,能更好顾及孩子的兴趣;而且费用有时也稍稍低一些。

      安排好不好,看行程单就知道

    调查数据显示,海外“游学”的费用支出,家长们能接受的范围是:1万-2万元占比44.3%;2万-3万元的占比31.5%;3万-4万元的占比12.5%;4万-5万元的占比仅2.8%。看来1万-3万元的“游学”费用区间,是相对可以普遍接受的;不过也有8.9%的受访者表示:只要“游学”安排得当,钱多少都不是问题。从费用预算看,家长们对“游学”还是保持了相对理性,即便有表示“钱多少都不是问题的”,但先决条件还是“游学”行程与课程内容必须安排得当。

    如何判断“游学”是否“货真价实”?一位学生家长说,“看行程单大致就能有个判断。”他展示了一份“耶鲁大学学生公寓+ESL语言课程东西海岸名校参访16天游学体验营”的行程单,费用是43900元,行程安排大致如下:第一天国内飞华盛顿;第二、三、四天一路游览华盛顿、费城、纽约,抵达纽黑文,其间有参观宾夕法尼亚大学;抵达纽黑文后,入住耶鲁大学学生公寓;第五到第九天全部在耶鲁,以ESL语言课程为主,穿插各种讲座和交流、才艺表演等活动,其中两个下午安排了游览;第十天到波士顿,参观麻省理工学院;然后飞往西海岸,后面几天就基本以游览为主了,包括迪士尼、好莱坞环球影城等;第15天返程,第16天到达国内。这位家长说:该行程吸引他的是毕竟能在耶鲁那样的名校里住5天,让孩子感受名校氛围,并学习语言,挺不错。价格虽然有点高,不过也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记者随后浏览了一些社会机构网站上的暑期“游学”团行程安排,发现主要都由三部分构成:语言学习、名校参观和景点旅游,费用一般是普通旅行的1.5到2倍。

    “槽点”依然有,家长“功课”要做好

    “游学”能达到预期效果吗?孩子会有大的变化吗?面对这一问题,两组受访者似乎出现了分歧。

    未“游学”组别,占比72.7%的受访者选择了“很难考量,所以没法下结论”;而已“游学”组别的受访者中,认为孩子回来后有很大变化的占到90.3%,无论是外语水平、独立思考能力,还是生活自理能力都有提升,看问题的角度也变得多元一些,而且有的孩子性格也变得开朗了,团队协作精神都有所增强。其中,尤以“看问题角度变得多元化”最为突出,排在所有选项的首位。

    也许是看到了孩子身上发生的可喜变化,已“游学”组的受访者坚定表示,还会让孩子参加“游学”的有58.3%,明确表示“不会”的仅有10.7%。从数据看,孩子已参加过两次以上“游学”的有4成。

    “游学”真的那么“完美”吗?已“游学”组受访者有人表示:行程中虽有课程安排,也安排孩子入住当地家庭体验,但除却这些,与普通旅行的差异并不是太大;也许是既要完成“课程”,又要兼顾旅游,因此行程太紧凑,孩子身体吃不消。也有吐槽“带队老师责任心不强”“带队老师比例过高”的。值得引起重视的是:“带孩子去了不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场所”的选项,依然有11.7%的选择。

    依据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个部门颁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研学旅行要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注重系统性、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成长空间; 要坚持安全第一,建立安全保障机制,明确安全保障责任,落实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学生安全;通过研学,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带孩子去“不适合身心发展的场所”,显然违背了教育宗旨,应予以坚决制止。

    如何防范?除了组织“游学”的学校或社会机构自律外,家长也应做好必要“功课”。哪些“功课”要做?两个组别给出的答案基本一致:排在第一的均是“充分了解‘游学’行程的具体安排,对内容事先预估”;排在第二的均为“出发前,要教会孩子基本生活能力,以及万一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处理办法”;第三第四位顺序有所不同,但均在“确认组团方资质,选择口碑好的,不以价格为主要选择标准”和“从孩子的性格、能力来评估是否适合去海外‘游学’”两项之中。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