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防汛墙旧貌换新颜 “虹口记忆”墙让市民阅读健身两不误
  • 防汛墙旧貌换新颜 “虹口记忆”墙让市民阅读健身两不误

    时间:2017-07-07 20:48:19  来源:东方网  作者:王佳妮

    图为“虹口记忆”防汛墙

    东方网记者王佳妮7月7日报道:黄浦江两岸从杨浦大桥到徐浦大桥45公里岸线公共空间贯通开放工程正在全力攻坚,目前已贯通25.29公里。而在滨江岸线附近,一道道颇具文化内涵的风景线也悄然进入公众视线。东方网记者日前在北外滩虹口港附近看到,原本一道长约百米的防汛墙摇身一变,成为不少市民驻足欣赏的城市文化新景观。


    图为“虹口记忆”防汛墙

    “原先就是一道普通的旧防汛墙,没什么人注意。现在经过改造,倒是让人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家住北外滩附近的市民章先生告诉东方网记者,自己是个“老虹口”,因此对这道“旧貌换新颜”的防汛墙挺有感触。“像虹镇老街、三角地菜市场、石库门童趣、上海大厦与外白渡桥,这些都是我们很熟悉的地方。”

    据了解,这道防汛墙紧邻位于东大名路的国际港务大厦,改造后主题定为“虹口记忆”,具体分为“海派文化发祥地”“先进文化策源地”“文化名人集聚地”三大版块,墙体上共包含13幅画作。其中包含的标志性景观或历史久远,或摩登现代,串联成珠便是属于虹口的独特城市记忆。

    图为“海派文化发祥地”画作。

    图为“进步文化策源地”画作。

    图为“文化名人聚集地”画作。

    比如,其中一幅名为“海派文化发祥地”的画作展示了东西方文化的现代文明在虹口碰撞交融。据创作者张东麟介绍,他和合作者吴介平将前后百余年近70个建筑和元素,全部体现在这幅宽6米、高1.8米的画面上,见微知著地反映上海历史文化的变迁。又比如名为“文化名人聚集地”的画作中,创作者奚文渊历时5个多月将虹口35位文化名人生动呈现。活跃在银幕上的胡蝶,人言可畏中离去的“新女性”阮玲玉,走出画卷的“秋水伊人”关紫兰,“弃医从文”蜚声世界文坛的鲁迅......每个人在此都有一段故事,每个人都对上海的文化创建做出了自己的探索和努力。

    图为“虹口记忆”防汛墙。

    这些画作从何而来?东方网记者了解到,为了弘扬海派文化,留住城市记忆,虹口区政协自2015年起组织开展“虹口百景”主题创作。从征集百景到创作百景,从百年老建筑、今日星外滩到百姓情感记忆的生动写照,历时一年半,110位画家创作了135幅作品,以油画、国画、水彩、水粉、剪纸、版画等6种艺术形式,将虹口的今与昔、景与情生动呈现。

    如今,这道融入“虹口百景”、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新型防汛墙走进公众视线,成为展示城市文明的新载体。东方网记者还在防汛墙前看到一条与之同样长度的健身步道,不少市民表示,可在休闲健身的同时感受虹口的历史文化,是一种很好的体验。同时,也有市民提出,希望能够进行更多类似的尝试,利用可改造的城市空间将文化融入市民生活,将美丽的上海打造成为一个更有温度的城市。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