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上海康城:从“最乱小区”年185起窃案到1946个探头的变化
  • 上海康城:从“最乱小区”年185起窃案到1946个探头的变化

    时间:2017-07-11 20:33:37  来源:新民网  作者:潘高峰

    原标题:上海康城:从“最乱小区”185起窃案到1946个探头的变化

    警方供图

    一个小区,一年接报入室盗窃案185起是个什么概念?

    住在这里的居民最有发言权。曾经,上海康城业主马文丽马阿姨整天忧心忡忡:“每天一起床,看到大家聚在一起,就知道哪家又被偷了。”在当时马阿姨的眼里,自己住的小区“是上海最大的,也是最乱的”。

    平均两天一起入室盗窃案,还不包括偷自行车、助动车等其他刑事案件。这当然让居民无法心安。也让管理者“压力山大”。

    2016年,上海警方试点社区警务改革。一年多来,上海康城的治安面貌有了巨大变化。同样以入室盗窃为例,2016年同比2015年下降了49.73%;今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比再下降75%,至今发案仅4起,其中3起已经侦破。盗窃三车类案件接报数,更是同比下降超过90%。

    “最乱小区”如何由乱到治?解剖这个“麻雀”,对上海社区平安建设有哪些借鉴意义?记者作了一番探访。

    107个探头,坏了90个

    上海康城位于闵行区莘庄镇莘松路上,从1999年起分四期建设,建筑面积208万平方米,入驻居民超过4.5万,下设4个居委,是上海单体最大的小区。

    记者昨天步入康城小区,眼前的房屋建筑颇具特色,据说是法式风格,“康城”指的就是法国嘎纳。但曾几何时,住在这里并没有丝毫浪漫情怀。

    据莘松派出所所长魏栋介绍,因为早期购房人多为外省市炒房客,小区公建配套严重不足,加上业委会、开发商、物业公司、居民之间矛盾尖锐突出等历史原因,小区技防、物防设施基本瘫痪。

    “我到这里任职时做过一个统计,到2015年,小区建成时投入使用的107个监控探头,坏了90个。”魏栋告诉记者,除了技防,小区的物防和人防同样瘫痪,楼道门禁和消防设施隐患漏洞大量存在。小偷也知道,柿子捡软的捏。2015年,上海康城接报入室盗窃案185起,不仅案子多,没有技防设施支撑,破案也极为困难。

    技防设备的缺失,其实是表象。背后折射出的是基层社会治理的软弱无力。毕竟,整个小区的维修基金超过1.3亿元,要改善是分分钟的事。但心不往一处想,力不往一处使,重布探头的事情讨论了5年多,就是无法拍板。

    党员民警兼职居委副书记

    2016年,上海警方推广社区警务改革试点,其核心在于转变社区民警在社区治理中的角色。

    52岁的社区民警徐斌,曾获评上海十佳社区民警,管辖上海康城已经16个年头。“2002年,这里住户125人的时候我就来了。”徐斌告诉记者,他一直努力改变这里的治安状况,却常常感到有心无力。“案子高发,压不下来。其实吃的是末端治理的苦头。”在徐斌看来,三防虚设、群租泛滥,都是治安大敌。

    社区警务改革后,作为一名党员民警,徐斌同时兼任了居委副书记的职责。角色转换,让他从一名社区警务的执行者,变成平安建设的组织者。“举个例子,最近小区刚刚完成聘用物业章程的修订,我提的很多建议都被吸纳。如果是以前,我的话可能没人听,我也不会主动掺和,那不是我的分内事。”徐斌说,身份的转变,让社区民警不再单打独斗,而可以整合各方力量和资源,协力推动社区治理的改善。

    像徐斌这样的社区民警,在康城小区有6个。按照上海社区警务改革的要求,社区民警要保证一村一居一警,康城有4个居委,原本该配备4名社区民警,但考虑到治安状况复杂的现实,闵行分局决定为第三、第四居委各增配一名社区民警。

    6名社区民警不再势单力薄。按照改革要求,一名社区民警背后,有一个治保主任、一个调解主任、一个外来人口协管员、一个综合治理协管员、一个治安协管员作为支撑。

    一口气装了1946个探头

    “社区民警的角色转变,绝不只是说话分量的大小。”在徐斌看来,社区警务改革调动民警积极性的同时,也让社区各方力量和资源有了向心力。“以前是我找你帮忙,你请我帮忙,现在都是分内事,互相补台,互相支撑。”徐斌认为,最有说服力的,也是监控探头的安装。“这回,我们一口气装了1946个。”

    据徐斌介绍,随着社区警务改革开展,康城通过整合房屋、社区、公安多方力量,指导并加强参选业主人员的资格遴选。经过反复努力,去年8月,康城产生第三届业委会。随后半年,又顺利解决了物业续聘、合同签署、公共区域技防改造升级、楼道门禁系统方案制定,消防工程改造费用梳理等持续多年未决的历史遗留问题。

    经业委会同意,小区维修基金拿出1300万元,用于安装监控设备。徐斌、张佳艺等6名社区民警对照图纸和历年发案情况,一个点位一个点位跑,最终确定1946个监控探头的安装位置。

    今年初,探头上岗,小区居民纷纷点赞。在此基础上,小区新建成了两个视频巡逻值班室,分别有两名保安视频巡逻,加上小区岗亭里82名保安分2班次巡逻,现在任何时间段里,当一个陌生人走进上海康城时,就有1946+41+4,近两千双眼睛在看着他。

    闵行区市民巡访团团长、66岁的康城业主何顺华说,一直悬在心头的危机感总算过去了。“以前在康城,早上溜门的盗窃案特别多,探头装上后,一起也没发生过。”何顺华告诉记者,群租治理也是如此,两年里,通过各方努力,多部门联合执法的“群租房整治”搞了50多次,协调会开了不下百次,治理群租1698户,拆除违建221户,开出消防处罚单326份。“小区安全了,房价也上去了。去年初到现在,翻了两个跟斗呢。”何顺华笑着告诉记者。

    全副精力放在社区治理上

    社区民警沉入社区需要机制保证。社区警务改革后,民警张佳艺的一个切身体会是,有更多的时间待在社区了。这得益于改革后的“错时工作法”和“调解小组”机制。

    “我们上班,居民也上班了。我们下班,居民要找我们的时候,我们下班了。”所长魏栋告诉记者,派出所在康城试点“错时工作”机制,调整民警作息,延长夜间和双休日工作时间,就是希望居民在真正需要的时候找得到人。比如去年6月到今年3月,在技防设备还没有“上岗”的空白阶段,派出所每晚增派8名警力,与社保队员混编,在小区里驻守巡逻,极大地震慑了不法分子,提升了居民的安全感。

    大量的纠纷调处也一直困扰社区民警。虽然说调处纠纷是社区民警分内事,有助融洽警民关系,及时化解治安隐患。但很多纠纷调解往往旷日持久,占用大量时间和精力。如何才能让社区民警既对纠纷心中有数,又能及时跳脱,处理更多重要事务?“调解小组”机制应运而生。警方与区司法部门联手,由两名专职民警和两名司法调解员组成联合调解室,作为社区民警的“后援团”。社区民警碰上的纠纷,经过初期调节后,由联合调解室接手,进行更加细致和专业的调解,社区民警只需及时跟进了解进度即可。

    据统计,仅今年上半年,“调解小组”就成功调解各类纠纷351起,其中涉及治安案件301起,有效减少了康城的治安隐患。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