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家电迎来了销售旺季 扇子的生存空间在哪里?
  • 家电迎来了销售旺季 扇子的生存空间在哪里?

    时间:2017-07-11 20:59:33  来源:东方网  作者:高睿

    据《劳动报》报道,申城一连数日拉响了“高温预警”信号,家电行业也如期迎来了销售旺季,在空调电扇“吃饱”的背后,曾经的纳凉“神器”扇子,却显得“英雄无用武之地”。劳动报记者调查发现,传统蒲扇早已淡出了市场,甚至在许多百货铺都难觅踪影。相对的一些主打定制、收藏款式的扇子则颇受市民及游客的青睐。民俗专家指出,传统的扇子,经过创造性转化,未来将以新的功能定位,“扇”出自己的新市场与生存空间。

    纳凉式蒲扇20年只涨4元消费人群:老年人

    “小蒲扇轻轻摇,小宝宝睡觉觉,梦中有朵花儿笑,浅浅笑,深深笑,妈妈的乖宝宝……”这是不少70后、80后儿时的摇篮曲。那时,空调还是个“稀罕物”,就连电扇也不是必需品。大人摇着蒲扇在弄堂里聊天,长辈半躺在床头,摇着蒲扇哄着孩子入睡。这些,都是过去夏日中,最经典的画面之一。

    蒲扇,又称芭蕉扇,由蒲葵的叶子制成。它质轻、价廉,是中国最为普及的扇子之一。然而,随着夏季越来越热,当空调、电扇们成了必需品,走进寻常百姓家,如今想买到一把蒲扇,却越来越难。

    劳动报记者先后走访了长宁、普陀、静安区的多个菜市场及日用百货铺,不少店家都暂停了蒲扇的销售,只有在几家店铺的角落中,还能寻到几把蒲扇的身影。

    “蒲扇?你要买蒲扇?”静安区一百货铺的老板胡阿姨在听到记者的需求后,有些吃惊。连她自己也记不清,店里是否还有剩余的蒲扇。记者与胡阿姨一起搜寻了十几分钟,这才在一侧货架最下端的马夹袋里,翻出了四把已经泛黄的蒲扇,其中一把还破了个洞。

    胡阿姨告诉记者,自己在静安区开店已经二十多年,以前蒲扇“吃香”时,一个月就能卖出好几十把,如今一年能卖出的不到十把。“二十多年了,蒲扇以前1元一把,现在也就卖5元,除了老年人会买,小青年估计连蒲扇长啥样都不知道。”胡阿姨说,上海很早就没有了蒲扇加工厂,都是从外面批发进来,由于卖不出价钱,她一次最多批个10把,也不敢多批,生怕卖不掉。

    定制式扇子红红火火消费人群:年轻人及外国游客

    传统蒲扇遭到冷遇,但在沪上的一些景点内,几间扇子店却开得红红火火,前来挑选购买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

    “扇子现在主要成为了一种文创礼品。”“京扇子”田子坊店经理宋娟向劳动报记者介绍,相比传统单调的蒲扇,它们主打折扇、绢扇等类型,配以山水、花鸟、书法等绘制扇面,走私人定制化路线。记者注意到,店内的旅游纪念产品扇子售价在40-50元,而定制式产品的售价则在数千元水平。最贵的一把“古方头湘妃竹扇骨”,售价为1.68万元。在一二层之间的夹层内,还有一间工作室,有位手艺人正在专心编扇,吸引了不少顾客驻足欣赏。

    宋娟告诉记者,由于店里的扇子比较淡雅,能吸引一些“文艺小清新”们前来购买,又基于扇子所体现的“中国风”,很多国外游客也会购买,留作纪念。此外,该店还接受了不少企业的大订单。

    扇子要吸引年轻群体,就必须走年轻化路线。品牌名为“江南雨巷”的负责人黄欣向劳动报记者介绍,企业在传统的团扇、折扇上,大胆融合了一些日韩元素,“时尚范儿”更足。“购买主力基本上是一些少女,或20-30岁的女性居多。”黄欣表示。

    收藏式扇子售价破万元消费人群:品位较高“老克勒”

    “你们这个文件还需要再改改。”空调房内,职工马先生“啪”的一声,打开了一把印有《兰亭集序》折扇,轻扇了几下。他告诉记者,随手握着一把折扇,已经是他的习惯。酷爱毛笔的他,也有着收藏折扇的嗜好,有时会根据不同意境,更换不同诗词内容的折扇。

    “现代人使用扇子,更多是把玩,当成一个收藏、身份和气质标签,纳凉的功能被淡化。”王星记的罗店长告诉劳动报记者,作为创建于清光绪元年的老品牌,王星记进入上海市场近70年,生产制作的扇子有300余品种,扇子的制作定位早已从实用功能转为观赏、收藏等艺术功能。

    “实用类的平扇,如蒲扇、羽毛扇等,已经被边缘化。”罗店长介绍,基于收藏需求,现在扇子的制作和工艺档次也水涨船高,如经典的黑纸扇售价基本在万元以上。

    文化输出功能取代实用

    曾有不少人担心,在空调、电扇大行其道的背景下,扇子终究会成为历史的注脚。对此,接受记者采访的几家品牌都乐观表示,“绝不会!”

    “不管是送礼也好,收藏把玩也好,这个市场还是很大的。”宋娟表示,即使有了空调、风扇,扇子基本的纳凉功能也不会丧失,在室外等空调无法覆盖的区域,依然可以发挥作用。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民俗学研究所田兆元教授向劳动报记者指出,如今扇业的发展已不再满足于生活的基本需求,许多品牌企业将中国传统的山水画、诗词、材质以及热点时尚元素等融合起来,进行了创造性转化,使我们的手工扇,又重新焕发了活力。“未来扇子或将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作为对外交流文化输出的方式。”田兆元谈到。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