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让城市空间美起来丨上海首个“楼道美术馆”在东昌大楼亮相
  • 让城市空间美起来丨上海首个“楼道美术馆”在东昌大楼亮相

    时间:2021-08-07 14:08:53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

    图说:东昌大楼外景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摄 下同

    还记得那个在东昌新村星梦停车棚举办的“三星堆”展览吗?策展团队这次又开脑洞了,直接将美术馆设在了居民楼内——明天,位于浦东新区的东昌大楼将开出上海首个“楼道美术馆”,“瞭望塔上下”陆家嘴记忆系列展随之拉开序幕。楼上楼下,窗内窗外,有小区居民的家长里短,更有他们共同的历史记忆。

    推开家门遇见艺术

    东昌大楼位于东昌路600号,不远处便是陆家嘴“三件套”,去年刚刚刷新过外立面,让人看不出它至今已有34年楼龄。7楼连接一户户住宅的公共走廊,这几天布置成了艺术孵化地。

    向窗外看去,马路对面的南洋商业银行,正是建立在1999年爆破的东昌消防瞭望塔原址。东昌大楼的七楼差不多就是当年瞭望塔的高度。历史和现实在同一取景框内交错重叠,把所有居民带回到多年前。

    图说:1999年9月,东昌消防瞭望塔爆破

    策展人王南溟曾是喜马拉雅美术馆的馆长,这次为了这个50平米左右的楼道空间,他请来了专业美术馆常用的布展团队。楼道天花板铺设电路轨道,装上了射灯、电子屏。前不久由于疫情影响,展览迟迟未开,居民们还特地到居委会打听,楼道美术馆什么时候能开起来,甚至希望整栋大楼都复制这样的模式。

    东昌大楼的楼道美术馆对应着东昌新村的星梦停车棚,让一条马路两边的社区连接成为艺术街区。如今,“三星堆”成了星梦停车棚的常设展,艺术家勺子和团队还为东昌新村的围墙也换了新装——黄色底色上,绘满了彩色的花朵与音符,这幅由居民共同完成的艺术作品,点亮了居民的生活。

    同一高度重温历史

    展览中精选的20张老照片,要归功于曾经的瞭望兵赵解平。1976年,家住闸北的赵解平被分配到浦江对岸的东昌消防中队,当上了一名瞭望兵。当年消防队的那座高约24米的8层瞭望塔,如今成了这个展览的主角。

    图说:市民驻足观展

    在那个时代,24米是这一片天空的制高点。赵解平当时就住在瞭望塔的7楼,8楼的瞭望台是他的值班岗位。闲时,赵解平爱好摄影,他的镜头,记录下了已经消失的东昌消防队门牌号:浦东南路807号,记录下了消防员夜间训练的模样,更记录了浦东高度不断被刷新的过程。

    周围林立的高楼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东昌消防瞭望塔从当初的浦东“高个”变成了“小不点儿”,很难再发挥观察火情的作用了。1999年9月13日是东昌瞭望塔爆破的日子。为了留下宝贵的影像资料,赵解平到八佰伴花了6666元人民币购买了一架索尼超8型摄像机。他早早地赶到了现场,到对面的东昌大楼上,在三脚架上架好了摄像机,并在预定爆破前的两分钟就开始提前拍摄;手中的单反相机也调到了连拍档,当听到爆破的信号时,及时按下了快门。

    图说:被海报吸引的母女

    楼道里,赵解平拍摄到的瞭望塔爆破时的瞬间影像也以视频形式展出,再次让人感受到浦东在改革开放后,原本是第一高楼的消防瞭望塔如何一点一点“变矮”的历史。在王南溟看来,这样的社区展既是一种历史文献的收集,也是在当下情境中对东昌瞭望塔的一次记忆发散。(新民晚报记者 赵玥)    

    记者手记 让艺术更可触

    熙熙攘攘的东昌大楼就在十字路口,天然具备了聚拢人气的条件。昨天布展团队在楼下张贴完海报,大家不由自主地后退到路口,抬头凝视欣赏起这幢建筑。

    最早,王南溟将赵解平的照片复原成建筑模型后,一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场地进行展览。没想到东园一村居委会书记周海侠找上门来,她正是看到“三星堆”车棚展而来,希望艺术家也可以帮助改善这里的社区环境。

    图说:东昌消防瞭望塔模型

    当艺术社区成为艺术家们的实践空间时,每一处空间都有成为美术馆的潜力。这一新型的存在方式,让人们感知:艺术不是高冷的,而是切切实实可以温润生活、提升幸福感的。

    69岁的叶芝英,1990年就搬进东昌大楼了。这次看到自己每天来来往往的楼道大变样,叶芝英主动请缨,担当起了展览影像的管理员。当初在星梦停车棚,也有一位居民陈国兴志愿担任了展览讲解员。居民志愿者的加入,解决了艺术社区的最后一环。东昌大楼为“社区参与式博物馆”提供了现场,也提供了陆家嘴记忆的相关当事人,开幕后是否还能引发更多的蝴蝶效应,有待于不久后的检验。(赵玥)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