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上海发布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十四五”规划 年均演出将达5万场
  • 上海发布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十四五”规划 年均演出将达5万场

    时间:2021-09-03 05:38:19  来源:周到  作者:

    制图/张继

    昨天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亚元介绍了《上海市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相关情况。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方世忠、市委宣传部文化改革发展办公室主任刘海英出席发布会,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立足国家战略全局和上海发展大局,《规划》提出“到2025年,城市文化创造力、传播力、影响力持续提升,市民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世界文化精华、彰显都市文化精彩、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城市文化特质更加凸显,加快建设成为更加开放包容、更富创新活力、更显人文关怀、更具时代魅力、更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总体目标。”

    为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规划》提出十方面任务:第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第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城市文明程度实现新提升。第三、传承城市历史文脉,彰显上海文化独特魅力。第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多层次文化需求。第五,优化城市文化设施空间布局,全方位营造城市人文气息。第六、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提升城市文化核心竞争力。第七、深化文化交流合作,提升城市文化国际影响力。第八,聚焦数字城市建设,推动城市文化数字化转型升级。第九,深化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建设,提升文化大都市吸引力。第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提升城市文化治理能力。

    上海文化建设有六方面特点

    问:“十四五”时期上海文化建设有哪些亮点?

    答:上海特点主要体现在六方面:一是结合上海文化品牌建设,提出弘扬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以及城市精神、城市品格等具体任务,增强市民群众对城市文化的归属和认同。二是结合城市数字化转型,明确推动城市文化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出数字化发展思路和举措。三是结合人民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文化治理能力,努力让市民群众更好参与到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文化治理格局中。四是结合城市新发展格局,谋划“一轴”(城市文化中轴)、“一带”(黄浦江文化创新带)、苏州河沿岸地区文化功能的总体空间布局;同时,将“五大新城文化品牌建设”作为重点工作任务。五是结合产业发展需要,提出实施“两中心、两之都、两高地”文化创意产业聚焦发展战略,明确重点领域,打造面向未来的优势文化创意产业,形成独特的城市产业标识和城市名片。六是结合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着重强调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化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全力打响“驻场演出”品牌

    问:近年来,上海推出了《永不消逝的电波》《朱鹮》等一批叫好叫座的文艺作品,也吸引了一大批国际优秀剧目在上海首演、首秀、首发,请问“十四五”期间,上海会有哪些举措来持续推进文艺高峰建设?

    答:根据我们这次“十四五”规划的目标,到“十四五”期末的时候,全市年均演出场次将达到5万场左右。为此,“十四五”期间,上海文艺将牢牢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持续夯实文艺“大码头”“大源头”地位,全力推进上海文艺高峰建设。我们将从几方面工作推进:

    一是推动优秀文艺作品创作生产。实施“上海文艺再攀高峰工程”,聚焦重大现实题材、爱国主义题材、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紧扣重大时间节点。用好上海红色、海派、江南文化优质资源,着力创作更多彰显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上海特质的主旋律扛鼎之作和“上海原创”文化精品,实现年均出品影视精品5部以上、舞台艺术精品剧目2部以上。二是提升文艺院团演出创作能力。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推动国有文艺院团打响精品剧目品牌、优秀演出品牌、惠民公益品牌。鼓励区级国有文艺院团、民营文艺院团打造品牌剧目。三是全力打响“驻场演出”品牌。用好上海剧场、院团和剧目资源,培育一批代表上海文化特色的优质驻场演出。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朱鹮》、杂技剧《时空之旅2》、国风音乐现场《海上生民乐》等原创优质剧目已先后亮相。上海交响乐团、天蟾逸夫舞台、宛平剧院、上海国际舞蹈中心等也在筹备演出季。四是全面推进“演艺大世界”建设。探索由黄浦区的演艺大世界核心示范区,向静安区、徐汇区主要剧场进行圈层拓展,做强做大演艺集群。五是推动文艺节展活动提质升级。邀约遴选海内外优质剧目来沪演出,持续做大做强上海演艺“大码头”。

    让“来上海看美展”成为必选

    问:近两年,“博物馆热”“美术馆热”在上海成为一股潮流,许多市民游客到博物馆、美术馆打卡。这次“十四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要“深化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未来上海的博物馆、美术馆会如何打造升级,更有看点?

    答:近年来,上海大力推进文博美术场馆设施建设、内容建设、品牌建设,目前拥有备案博物馆、美术馆近250家,平均不到10万人就有一座场馆。文物美术藏品超过230万件/套,每年举办展览约2000场,接待观众可达2000万人次,成为上海旅游千万级流量入口。还涌现出玻璃博物馆、西岸美术馆、上海天文馆、浦东美术馆等一批网红打卡场馆,培育出上海双年展、艺术博览会等一批优质展览品牌,推出了蓬皮杜中心典藏展、泰特美术馆珍藏展等一批国际合作项目,已经形成领先全国、比肩全球城市的发展优势。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强化对全球文博美术资源的配置能力,锻造最具竞争力的城市文化软实力。一是整合优质资源,打响“美术季”品牌。组织全市博物馆、美术馆构建协同机制,每年在特定时间集中推出上海市文博美术展览季,打造全球文博艺术展览的“上海时间”。二是提升策展能力,推出“烟火气”精品。打造一批高品质的文博艺术教育活动。三是推进数字转型,打造“沉浸式”体验。推动文博美术与直播、电竞、动漫、网络视听等新业态融合发展,形成“文博+”“美术+”系列,让文博美术更加触手可及。我们希望,通过政府、社会、市场共同努力,让“来上海看美展”成为不容错过的必选项。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