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太浦以北、茭野之乡,犹如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
  • 太浦以北、茭野之乡,犹如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

    时间:2021-10-15 16:06:57  来源:绿色青浦  作者:

    阡陌的农田里,碧绿连天的茭白长势喜人,金黄色的稻穗压弯了腰;白墙黛瓦的农宅旁,火红的柿子挂满枝头,星罗棋布的河道碧波荡漾……金秋的“太浦以北、茭野之乡”——太北村犹如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

    “河道和路,变化很大,从前想都不敢想。”家住太北村自然村北王浜、正在前往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喝茶、娱乐的濮老伯话语间透着高兴,“平日里还可以到一旁的小公园、健身点锻炼身体,聊聊家常……”

    濮老伯的生活,是太北村2086位常住村民“芝麻开花节节高”生活的缩影。“多年来,我村秉持打造成有精气神、有温度,宜居、宜业、宜乐的乡村治理理念,通过党建引领、培根铸魂、精准发力、产业铺路,开启‘旧貌换新颜’,‘茭’出了致富答卷。2020年,成功创建为市级‘美丽乡村’。”太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欢峰说。

    培根铸魂·发扬“太浦精神”

    眼前这座白墙黛瓦、飞檐翘角、写满故事的百年老宅,走过了历史的风风雨雨,它无言地见证了三十年前,长三角通力合作,上海军民合力开挖太浦河的第一站就是北王浜。那会儿军民齐心、红旗飒飒的历史场景已渐渐模糊,但当年太北人民为太湖流域分忧泄洪、奋力开渠的轰隆之声犹在耳畔。从此有种“太浦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奔腾不息,被这方村民们称为“太北之魂”。

    乡村振兴,首先要铸魂、“富脑袋”。为进一步培根铸魂,从“太浦精神”中汲取奋进的力量。2020年7月1日,有着岁月沧桑之美的老宅被赋予新的内涵、新的名片——太北村村史馆,图文并茂地展示“太浦河工程奋进路”,激励全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甘于奉献,艰苦奋斗,奋发进取,奋力开创“美丽乡村”建设新局面。

    红色文化地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土布染织技艺传习所、妇女微家……现如今村史馆承载的功能服务不断扩大,实现了从筚路蓝缕到破茧成蝶的华丽蜕变。

    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太北村党总支充分利用这一红色文化教育新阵地,多形式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始终,以深学促实干,当好村民群众贴心人,为村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精准发力·补齐民生短板

    河中倒影涟漪,鱼翔浅底,小船倚岸;河边、民宅旁道路平坦开阔,四通八达……如今,经过翻修、拓宽的北王浜各条临河道路,让村民们出门散步不再泥泞,每家每户小汽车可以安然的开到场地上。而且对河道进行了清淤,加装了安全护栏,种植了绿化……这一条条在村史馆旁上演精彩“蝶变”的道路,也有了第二个名字——“为民服务初心路”。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在党建引领下,太北村充分发扬“太浦精神”,聚焦民生领域的短板、弱项和老百姓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依托村庄改造、土地减量化、市级“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充分盘活闲置空间,扩大了为民服务场所,加快推进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村民大礼堂、美丽“小三园”、停车场、亲水平台等民生工程建设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使之成为了一个个便民点,串联起一条条风景线,不断满足村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每逢周末回来的年轻人也渐渐多了起来。

    另外,太北村还深入贯彻落实上级重要精神,大力推进“一站两中心”建设,打造开放式集中办公新模式,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看似压缩了村“两委”办公空间阵地,但大大的拉近了与村民群众间的距离,得到了广大村民群众的好评。

    “让老百姓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中感受幸福。”眼下,进出太北村,热火朝天的黑色路面翻修场景频频映入眼帘,各类警示牌、各型机械设备和工人们忙碌作业的身影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中,部分路段已陆续完成提档升级,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变得更为平坦、舒适。

    村域内的北王浜路、北林路、顾林路正在加快建设区级"农村四好公路"步伐,总长度约1800米。同时,1500多米镇级道路以及三条机耕路提档升级工程也都在如火如荼进行之中,并预计全部于今年年底完工。

    产业铺路·做强“美丽经济”

    作为远近闻名的练塘茭白主产区之一,徜徉太北村阡陌田间,满是丰收的盛景。村民们在田里忙着采收茭白,再一捆捆绑好,整齐的堆在一旁。同样忙碌的场景出现在北林路旁的茭白农场里,走进一探,只见20多名“熟练工”忙的不亦乐乎。“这批茭白长得非常好,肥嫩可口,现在订单也是源源不断。一车车赶着发往各大超市、农贸市场,每斤能卖到5元的好价钱。”某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一边打包茭白一边笑着说道,脸上写满了丰收的喜悦。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全村专业合作社7家、家庭农场5家,每年茭白的种植面积在6000亩次以上,年产优质茭白3000万斤,“水中人参”已然成为了太北村的“致富菜”。那么秘诀又是什么呢?

    为持续做大做强茭白支柱产业,着力打造了“党组织引领+专业合作社运营+产销联盟+支部党员指导+农户参与”的“茭心”特色党建品牌,通过开展经验交流、技术指导、问题诊断、人才培训及积极引进电商平台等形式,把党旗插到田间地头,更把关怀送到百姓心头。

    勤劳、智慧的太北人还将原本数以万计的茭白叶“变废为宝”,编结成为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出口创汇,既留住了“绿水青山”,又鼓了“钱袋子。

    这里不仅盛产茭白,还有薄稻米、翠冠梨、莲藕、菱角等“田头好物”,太浦河畔一眼望不到底的“树洞”更是风景如画,引来成群结队的都市背包客、骑手们“醉”游其中,开启“静”享美时光,漫旅太浦以北之旅。那又该如何把这些散落在村间的红色文化、“田头好物”、“天然氧吧”等“美丽资源”转换为真正的“美丽经济”?

    在传承红色基因,守住传统文化,优化人居环境的同时,通过各大媒体来村采访报导茭白丰产上市,丰富市民菜篮子;练塘茭白节期间作为分会场,开展茭白采摘观摩、奇趣童真活动;米其林大厨前来制作“茭白宴”等等,从而不断擦亮乡村振兴名片。

    从发扬“太浦精神”到补齐民生短板,再到做强“美丽经济”,如今的太北村,如同这华灯初上、红日西坠的迷人暮色照片,越发动人。村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及满意度不断提升。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