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走进田间体验沪上种植工人夏日劳作 一天摘四百余斤葡萄
  • 走进田间体验沪上种植工人夏日劳作 一天摘四百余斤葡萄

    时间:2017-08-04 20:09:53  来源:东方网  作者:裴龙翔

    原标题:他们一天摘下四百余斤葡萄

    据《劳动报》报道:七月盛夏,又是一个高温预警高挂。伴着炎夏酷暑,迎来了葡萄的大量上市。如今,上海的葡萄行业,已从过去的农户分散种植,逐渐转变为由合作社牵头,以种植工人为主体的产业化运作模式。一串清甜爽口的葡萄,从田头到广大市民的餐桌,背后凝聚着种植工人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在苦夏高温的三伏天里,记者来到位于马陆的葡萄种植园,与工人一道下地浇水摘果,感受他们为这张马陆名片所付出的努力。

      他们的一天从凌晨4点开始

    清晨,天边的月亮仍然若隐若现,杨师傅已经忙开了,他和搭档负责10多亩的葡萄园。每天的早晚,是他们“抗旱”的黄金时间。

    “七月到八月的一个月里,是葡萄采摘的旺季,一点都不能疏忽。”今年是老杨在马陆葡萄园度过的第4个夏天,娇气的葡萄在他的侍弄下,长得各个颗粒饱满。七八月间,老杨对天气的关注度,甚至超过对葡萄销量的关注,“连续的阴雨对葡萄成熟非常不利,色泽和甜度上都会受影响,而连续的高温,则会导致葡萄脱水。”

    这几天连续的高温预警,老杨在田头感受得最为深刻:“这么热的天,人都受不了,别提葡萄了。”老杨看着葡萄的叶子奄奄得耷拉下来,就知道植物因为太热而停止了光合作用,葡萄里的糖分也就没了来源。

    老杨心里着急,因此每天的清晨,他都会和搭档起个大早,让葡萄喝饱了水,去面对一天酷热的天气。10亩多的地分散在村里的几块地方,田埂又窄,每一次挑水对他们两个都是件耗费体力的活。早晨的空气还透着凉爽,老杨早就干得汗流浃背。他总是带上一块毛巾,在取水的时候,利用难得的空隙给自己擦身降温。

    这样的浇水,晚上8点之后,老杨和搭档还要再来一遍,为渴了一天的葡萄苗及时补水。

    棚内的温度超过40℃

    太阳直射、环境密闭、空气不流通,大热天里最容易让人中暑的几个要素,葡萄棚里占全了。老杨和搭档在这样的环境里,要把一天顾客所需的葡萄都准备好。

    一筐五十多斤,每天老杨和搭档都要从田里挑出十多担,共计四五百斤的葡萄。葡萄的习性“占天不占地”,因此老杨摘起葡萄来,也要下一番功夫。站在半人高的梯子上,老杨仰着头,从底部撕破每串葡萄的袋子,观察着里面的成熟情况。如果葡萄已经成熟,老杨就熟练地剪下这一串,递给在梯子下面的搭档,才看了几串,老杨就又要爬下梯子重新找地方。棚里与棚外的温差足有5、6℃,早上9点多的时候,记者在棚里的温度计上看到,棚内的气温已经到了42℃。

    老杨往往要挑上三四串才能选出自己满意的葡萄,阳光暴晒之下的葡萄摸着有些烫手,但老杨依旧不肯降低自己的标准。汗水顺着他们的身体往下滑,他们系在腰上的裤子已经浸湿了一圈,衣服也紧紧地被汗水粘在了背上。

    “一般上午摘的都是前一天汇总的大客户订单,如果中午还有散客过来买,那我们在里面的时间会更长。”即便是这样,在老杨看来,在棚里也好过在外面采摘,“特别是碰到那种半人高的葡萄,摘的时候只能蹲着,一天下来腰特别难受。”

      “我们的葡萄卖到了全国”

    葡萄是马陆农产品的一张名片,让果香飘到更远的地方,让更多人喜爱马陆葡萄,一直是老杨和搭档的愿望。如今葡萄的销售再也不是沿街叫卖,合作社里开起了淘宝,微信上的生意也越做越大,老杨心里喜滋滋的:“过去大热天里要把葡萄卖出去,也是个辛苦活,如今有了网络,就不用再遭这个罪啦。”

    合作社精品农业的打造方式给老杨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围绕葡萄做强品牌和文化,老杨说自己有了新的奔头:“在大棚里我们养了鸭,通过鸭和葡萄的生态循环打造立体农业。今年我们还打算把葡萄的藤放得低一些,以后可以让更多的市民体验到葡萄采摘的乐趣。”

    闲下来的时候,装箱、填快递单都能看到老杨帮忙的身影:“我们的葡萄现在通过冷链运输能卖到全国,还有充气包装保护,新鲜又放心。”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