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用上抽水马桶 静安寺街道告别最后144只马桶
  • 用上抽水马桶 静安寺街道告别最后144只马桶

    时间:2017-08-08 19:40:44  来源:东方网  作者:陈

    据《劳动报》报道,在车水马龙的静安寺商圈,你能想像还有居民不得不每天为倒马桶而奔波烦恼吗?昨天上午,随着常熟路边小倒口的拆除,静安寺街道辖区内的最后144户居民终于告别了手拎马桶的生活,老城厢的如厕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个性化方案啃“硬骨头”

    静安寺街道的老房子多,甚至有的房龄高达百年。海园、景华、愚谷村、百乐等8个居民区,这些在上海滩赫赫有名的地方,背后却有着难以启齿的痛点,那就是在这些居民区的角角落落,还有144户居民在拎着马桶生活。

    老房子的最大痛点无疑是马桶问题,这已成为最大的民生问题。今年年初,静安区政府与街道下定决心,力争消灭这最后144只马桶。

    虽说只有144只马桶,但其背后却各有难处,有的缺乏建设空间,有的房屋结构不佳,有的管道排布一筹莫展等等,总之一句话,都是多年遗留下来的难啃“硬骨头”。

    立足各居民区具体情况,街道会同房管局、置业集团等部门进行再梳理,以原住民为重点服务对象,确定了以1平方米马桶入户为核心、楼内建设合用卫生间为辅助、弄内建设公用卫生间为补充的三种解决如厕难方案,并以三种方案为原则,解决改造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难题,如自有房屋面积太小无法安装入户马桶、管道排布复杂困难、邻里之间相互影响难以达成一致等等。街道由此对症下药,形成“一户一策”的个性化方案,主要有“通过自有电马桶升级改造、居民腾出自有空间建设一平方马桶”方式,尽可能实现入户独用,这样的人家占到了100户;二是邻里商议建设合用卫生间,由居民自治协商解决;三是通过“房屋产权人尽责参与、辖区单位提供助力”等方式,由社区共治共建解决。

    “共享厕所”促居民自治

    家住景华居民区的赵阿姨家,是此次解决如厕难工程中最典型的一户人家。

    赵阿姨说,原来每天要拎着马桶走上半站路,到华山路上海宾馆附近的小倒口倒马桶。又因为那里没有自来水,她为了冲洗马桶又不得不再次往返。回忆昔日的这种生活,赵阿姨对劳动报记者大叹苦经:“倒倒马桶也就算了,没地方倒让我是真的烦恼。”

    赵阿姨一家三代同堂蜗居在一间12多平方米的房子内,除去6个平方米地方做饭吃饭,剩下的就是卧室了。要在这样狭小的空间再做1平方米马桶间,难度很大。既然家中无法安装马桶,那就只能装在外面。但是赵阿姨家所在的弄堂就在马路边上,而弄堂内的空间也十分狭窄,也难有多余空间。

    这样棘手的居住环境让工作陷入了瓶颈。此时,工作人员突然发现与赵阿姨弄堂一墙之隔的地方,是街道社区单位金威物业一个闲置的场地,仅被用来堆放一些无用的物料。通过积极沟通,金威物业欣然同意将闲置场地划出一块,用于建设卫生间。

    事实上,像赵阿姨家面临同样困难的还有3户人家,最后,工作组在金威物业的场地支持下建造了两个2平米的“共享厕所”。

    厕所造好了,新的难题又来了:两个厕所,四户人家用,怎么分配使用?怎么管理维护?怎么让好事善始善终?此时,由监督委员会、市民巡防员、业委会主任、老党员等几方共同参与组建的小区自治共治理事会多次召开了自治共治协调会,4户人家最后达成共识,签订协议,并主动募集自治共治金,用于以后的设施维护和楼组建设。劳动报记者在现场看到,2平方米的厕所中还放进了洗衣机和淋浴龙头,原本家里紧张的洗衣、淋浴问题也一并迎刃而解。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