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献给徐汇滨江建设者的“木偶之夜”
  • 献给徐汇滨江建设者的“木偶之夜”

    时间:2017-08-11 19:07:05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

    电风扇在棚顶呼啦啦转着,摆满长条木凳的徐汇滨江建设者之家灯火通明。8月9日晚,“建设者非遗小剧场”拉开帷幕,江苏“如皋杖头木偶戏”非遗传承人带着木偶亮相,木偶变脸、木偶喷火、木偶绘画……一个又一个“国宝级”的绝活,引得台下千余名工友阵阵喝彩。而在10日上午,剧团为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子女带来了木偶剧《勇闯黑龙潭》。

    “如皋杖头木偶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特征,以其源远流长的民间艺术传统、神奇的舞美特技、精湛的“杖头”制作、出神入化的操作技艺被称为“艺苑奇葩”。砖墙围就的舞台上,演员身着黑色演出服,手举“包公”“济公”等木偶,在《济公》《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等耳熟能详的曲调里,木偶一步一摇都是戏。34岁的工友石出一是建设者之家的熟面孔,每次都坐前排,互动环节当仁不让,他说,“在这里看过魔术、京剧、木偶戏,都很好玩。”

    包公的故事所有工友都熟悉

    “有些演出越演人越少,这个正好相反,越演下去人越多。”木偶戏非遗传承人周虎跃说。事实正是如此,长条木凳上人挨着人,早已坐满了,晚到的工友还穿着工作服,只能见缝插针,挑视野好的方位站着看。演到精彩处,年轻工友纷纷掏出手机录像,将这场献给建设者的演出记录下来。正值暑假,孩子的身影也不少。“木偶戏原来在电视上看过,现场版的还真没见过,想瞧个新鲜。”暑假来到上海与父母短暂团聚的湖北孩子小王说。

    工友们看得目不转睛

    杖头木偶以内签操纵为特征,造型类似古代佛像,眼嘴可以动,服装是苏绣,唱腔是徽调、京腔。它率先打破传统木偶戏的表演格局,运用人偶同台以及皮影、布袋、提线、灯彩等艺术手法,在国内外的大小舞台上尽展迷人风采。2006年,“如皋杖头木偶戏”被列入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木偶一步一摇都是戏

    周虎跃兼任当晚的串场主持人,对于这场在滨江建设者之家进行的木偶戏演出,他列举出了无数个“第一次”,“第一次给工友们演出,第一次在环境这么简陋的‘舞台’演出,第一次这么卖力地演出,‘自毁形象’也还是第一次。”一个多小时的演出下来,他浑身是汗,“完全顾不上形象了。”尽管如此,他却说,有机会还要再给工友演出,“他们很质朴、纯真,谁说木偶戏只有孩子们爱看,工友们也很喜欢,所以越演下去,现场越活跃。”演出间隙,演员举着木偶走进工友间,鼓励工友们也尝试操纵木偶。有工友感慨,“木偶真重。”有工友好奇发问,“木偶上的拉环有什么用?”周虎跃一一作答,“木偶基本功要练3年,练的时候会举到手麻,第4年才能上台。”“拉环是可以让手指弯曲的机关,你看木偶的手指是弯曲的……”回应演出者的是一阵又一阵的掌声。附近的超市店长韩奶珍说,平常5点下班,当“建设者非遗小剧场”开张的时候,就变成了8点下班,因为“人多,很热闹。”

    这或许是一个最“简陋”的舞台,但观看的观众们却随着木偶戏演出的进行而越聚越多

    据悉,徐汇滨江地区总面积约9.4平方公里,现有在建项目超过200万平方米,涉及中建八局、上海建工等建设单位,项目工地数8个,集聚了6000余名外来建设者。去年7月,在建设者的集聚地,徐汇滨江建设者之家应运而生,给工友送去党建、生活、法律、卫生与文化服务。

    今年6月,在区域化大党建框架下,龙华街道携手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以及上海京剧院、朵云轩等区域资源,启动了“建设者非遗小剧场”,为徐汇滨江建设者带来了环县道情皮影、国粹京剧等文化项目。龙华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杨海英介绍,“建设者非遗小剧场”将每两个月展演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建设者讲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他们在工余时间,也可以了解非遗、喜爱非遗、保护非遗、传承非遗,共同建设龙华‘传统文化共享生活圈’。”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