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年轻院士甘当创新发展铺路人 让更多的青年科学家脱颖而出
  • 年轻院士甘当创新发展铺路人 让更多的青年科学家脱颖而出

    时间:2017-08-14 16:57:49  来源:东方网  作者:郭颖

    原标题:年轻院士甘当创新发展铺路人让更多的青年科学家脱颖而出

    丁奎岭(右)与青年科学家在一起。

    据《青年报》报道,15岁考上大学,24岁博士毕业,29岁成为当时河南省最年轻的正教授,47岁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有机所所长丁奎岭可以说是“少年得志”。这位年轻的院士甘当创新发展的铺路人,让更多的青年科学家脱颖而出。在有机所,大家都说:有困难找丁所长。

    当年愿意放弃“教授”做“副研究员”

    有机所的林国强院士是丁奎岭的伯乐之一。“上世纪90年代,我们出访日本东京工业大学。那里一位老朋友郑重地对我说,要推荐一对中国的‘金童玉女’人才给我。”林老暗忖:日本友人不轻易推荐人才,这两个留学生必定有才。这两人中的“金童”便是丁奎岭。丁奎岭当时以郑州大学正教授的身份,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做访问学者。

    就这样,丁奎岭放弃了郑州大学正教授的待遇,接受了上海有机所提供的副研究员职位。尽管岗位、住房等个人待遇都不及以前,但他还是满怀热情地接受了这个岗位,因为上海有机所是他心目中中国有机化学研究的最高殿堂,他喜欢的化学可以在这里更好地实施。

    来到上海有机所以后,丁奎岭开展手性催化反应和绿色化学研究。在几年的时间里,他带领的研究团队不仅创造性地将组合化学方法与不对称活化、手性放大等概念结合,发展了多个系列高效、高选择性新型催化剂,发现并阐明了相关体系中的手性活化和放大效应及其机制,而且突破传统思路,基于分子组装原理,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手性催化剂的“自负载”概念,实现了多个非均相不对称催化反应的高选择性、高活性以及简单回收和再利用。他的基于双金属协同催化理念发展的手性催化剂技术,帮助企业极大提升生产效率和降低催化剂用量,目前已完成了千吨级技术的应用,产品纯度显著提高,生产工艺更加绿色和环保。

    2008年获得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2009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先后荣获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奖、上海市科技精英、上海市领军人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奖等荣誉称号以及首届日本Yoshida Prize(吉田奖)和德国Humboldt Research Award(洪堡研究奖)等国际奖励……丁奎岭所取得的成就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生活上科研上关心培养年轻科学家

    2009年,丁奎岭出任中科院上海有机所所长。在他“瞄准需求、聚焦重点、集成优势、发挥特色、鼓励交叉、突出创新”的理念下,有机所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上海有机所在中科院组织的国际评估中,研究所总体状态被评价为“国际一流”,5个重点发展领域被评价为“国际领先”和“国内最好水平”。2012年,丁奎岭被评为“上海市优秀院所长”。

    丁奎岭自己就是一步一个台阶走来的,因此,他更加懂得人才梯队的重要性。采访中,有机所每个青年科研人员都说丁所长“好”,说他“平易近人”,说他让每个有能力的年轻人都能看到机会。“2017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人”名单近日出炉,这是国内仅次于两院院士的第二层次高端人才评选,来自全国96家科研单位的近200名科学家入选。值得关注的是,上海有机所今年有4名研究员入选“国家杰青”,其中邓亮研究员更是一位“80后”。

    有机所培养了众多“国家杰青”,而这离不开丁所长的关怀。当年,丁奎岭本人就是从“国家杰青”走过来的。“我们经常讨论课题,哪些是值得研究的。丁所长能敏锐地捕捉到前沿科学。”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游书力研究员告诉青年报记者,在“国家杰青”评选答辩过程中,从内容选材到PPT制作,乃至报告时的语言表达和肢体动作,丁所长都会给予指点。如今游书力研究员已在国际上崭露头角,获得有机化学领域的多个国内国际奖励。

    同为“国家杰青”的中科院有机氟化学重点实验室党支部书记张新刚研究员,也要感谢丁所长“对年轻人的帮助”。张新刚说,丁所长给了大方向,同时又给了年轻人充分的自由度,可以让大家游刃有余地发挥专业。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