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一些企业“鲁莽招聘”仅看“光环效应”引业内关注
  • 一些企业“鲁莽招聘”仅看“光环效应”引业内关注

    时间:2017-08-14 17:03:42  来源:文汇报  作者:徐晶卉

    时下,中国企业对海归和海外人才具有越来越大的吸引力。对正在国际化的中国企业而言,一位“大牛”被招来之后,仅仅为企业增加“光环”是不够的,用怎样的体制机制留住“大牛”,是需要面对的现实。

    当下的中国正迎来改革开放以来最大海归潮。有专家提出,中国正处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同时也在加速融入全球经济网络。过去,许多海外人才很难在国内找到高端研发职位,而如今,他们则成了“香饽饽”。

    刘琦对此感同身受。这位美国花旗银行风控部高级副总裁在回国前,同时收到26份工作邀约。但他梳理这些“橄榄枝”后却发现,一些企业在招聘时并不理智,往往只看重人才的光鲜履历和可能为企业带来的“明星效应”。“他们一上来就给你画一个大饼,往往是一份诱人的‘年薪+期权’,却不问人才与企业发展是否匹配,只要是‘牛人’,先招进来再说。”

    “在没有想清楚人才在企业的定位之前,盲目招人对公司、对应聘者来说都不是好事,容易陷于人才来了就走、水土不服的尴尬。”刘琦说,他在筛选工作邀约之前,先把公司分成三类,第一类是“有没有我都能赢”,第二类是“有没有我都会输”,第三类是“需要我的力量扶一把”,“我只会选择第三种公司”。

    一些在面向国际市场招揽海外高端人才的道路上走得最早的企业,也最快地遇到了怎样留住人才的问题。有专家认为,这其中有人才正常流动的合理性,但从更深层角度讲,在全球顶尖人才的争抢中,中国企业面临的对手,大都是具有非常完善的规则和体制、人才管理机制、人才储备系统的全球顶尖企业。

    “我觉得中国不少新兴公司在‘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方面还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在吸引到‘大牛’之后,还需要有一套非常完善的培养和使用机制。”刘琦说,美国很多企业在找到人才后,会把很多精力放在人才的留存和授权上,让人才与公司一起成长。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中国企业发展研究院院长余明阳也持相同看法:“无论是创新创业还是探索前沿科技,顶尖人才都是宝贵的矿藏。这些人才在技术上往往领先国内同行三五年,意味着‘保质期’也就是三至五年。”他认为,企业在引入“大牛”后,需要根据自身发展阶段为高端人才量身定制长期规划,比如,现在有不少企业创设实验室、研究院,让高端人才一边研发技术、一边助力企业业务落地,这体现出一种比较良性的循环和氛围。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