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颐和园石舫“同款”工艺 手绘大理石修复申城老建筑
  • 颐和园石舫“同款”工艺 手绘大理石修复申城老建筑

    时间:2017-08-15 19:04:38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方翔

    原标题:颐和园石舫“同款”工艺,手绘大理石修复申城老建筑

    近日,在申城举行的国际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博览会上,上海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工艺美术师吕继军现场表演的手绘大理石工艺,引发了不少人的关注。

    图说:油漆做假大理石纹木柱(北京颐和园石舫)。资料图

    “其实上海现存历史建筑中的大理石整柱并不多,大部分是使用绘制或者拼接的。使用这种工艺可以达到很好的装饰效果,也利于再次修复。事实上就连颐和园的‘石舫’基座上的‘石柱’都是用这个工艺完成的。”吕继军说。

    据吕继军介绍,在他做过的众多工程中,记忆最深的就是上海音乐厅北进厅2层的16根仿大理石立柱,“许多人看到这些立柱首先想到就是大理石材质,事实上这些柱子当时采用的是仿真漆饰面。我们在整修的时候,漆层表面有大量裂纹,且漆膜空鼓严重,于是我们将立柱表面空鼓的漆膜及其内部粉刷基层全部凿除,然后用水泥砂浆修补,在立柱表面满批腻子,并用细砂纸打磨,重复多次直至表面光滑圆整后,再在表面抄油并涂刷底漆。最后我采用油性颜料在立柱表面描画大理石纹路后,喷涂透明面漆,并退成半亚光。”

    “我是学油画出身,平时也会注意研究观察天然的石头纹路。手绘大理石工艺整个过程说起来好像并不复杂,但是在工作中,如何将大理石纹路与设计师的要求以及整体风格结合起来,却是非常大的考验。”吕继军说,“事实上,这项工艺在西方已经非常成熟,像卢浮宫等都有这样的手绘大理石工艺,现在我们将它运用到上海的老建筑保护上,无疑可以使建筑更加具有生命力。”

    “手绘大理石工艺只是我们公司众多建筑修复工艺中的一项。”上海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蕾说,“上海的历史保护建筑已经超过了1000处,如何科学保护文物建筑,特别是通过传统的修缮工艺结合现代技术,让建筑更加可以‘阅读’,是我们平时工作中考虑最多的。就像旧上海市立图书馆的屋顶琉璃瓦、椽子和斗拱、外墙板、彩绘壁龛、红缸砖、水磨石和孔雀门等,修复前我们不断收集翻查老照片和现存的旧设计图纸,并与图书馆尚存的遗迹反复比对,尽量还原出原貌。”

    在冯蕾看来,现在做老建筑修复的企业和工程人员并不少,但整体的水平层次不齐,特别是像手绘大理石工艺等,一旦工艺不达标,有可能会对建筑产生不可逆的损坏,因此建议有关部门拿出相关的标准,并对工匠予以考核评级,设立准入门槛,真正让老建筑通过修复焕发出新的活力。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