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中国文学“走出去”,要懂“译”会“介”
  • 中国文学“走出去”,要懂“译”会“介”

    时间:2017-08-18 17:00:14  来源:文汇报  作者:陈熙涵

    今年上海书展推出的多元丰富的文学作品吸引了各个层次的读者。如何让中国的文学作品走向世界,这个话题成为上海书展上出版人、评论家、学者和作家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有评论家认为,中国的文学作品走向世界,翻译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而与“译”同样需要得到重视的还有“介”,只有找到最具实力、有影响力的出版社代理我们的作品,推介我们的作品,才能真正发挥其文化交流的影响,打造出中国文化的软实力。而目前版权代理的缺失,使这部分的工作没有有效展开。

    在外国文学译介和出版领域深耕多年的出版人彭伦接受采访时透露,近年来,一些中国作家重金邀请海外翻译家翻译自己的作品,开价十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人民币不等。这种悬赏让不少外国译者“一头雾水”―――作品译完后在哪里出版、译文的版权归属是谁、作品在西方会不会有读者、打开国外市场的推广工作由谁来负责等一连串问题,中国作家往往回答不出,也并不关心,“似乎只要将小说翻译出去了,就能实现文化走出去的目标,万事大吉了。”

    如何才能有效地“走出去”

    事实上,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努力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近年来,国家更是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外译优秀的文学作品。随着莫言、曹文轩等中国作家在海外频获重磅奖项,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自信得到了提升。

    与此同时,也有作家片面地认为,似乎只要把自己作品译成外语,能够在国外出版便大功告成。至于这些文学作品在海外究竟有多少读者阅读,能否进入主流市场进而产生文化上的影响,似乎并不关注。上海译文出版社文学编辑室主任、青年翻译家黄昱宁表示,中国文学出版的“走出去”,近年来一直是我国出版业极为重视的热点课题,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值得注意的是,当每年的版权数字吸引我们目光的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应该把作品在海外的影响力纳入一部作品“走出去”是否成功的评判标准。惟有长期跟踪一部作品在国外的影响力,把那些能说明影响力的数据―――比如销量、排行榜、获奖情况等作为综合参照来观察,才能真正体现文学出版“走出去”的现状。

    文学版权输出应该走专业的道路

    作家毕飞宇认为,中国文学目前向海外输出的问题在“译”,也在于“介”,其中,缺乏职业的文学代理人是重要一环。“在中国,文学代理几乎还是一个空白。而反观国外,作家出售版权,很少有自己出面去谈去出售的。”

    近几年,中国文学作品多语种版权输出和翻译出版越来越热。据统计,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新增版权输出100多种;麦家《解密》输出33个语种版权。反观这些真正走进国外主流营销渠道的输出品种,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通过一个非常专业的版权经纪人运作。版权经纪人的作用不仅仅是代替作家去谈版权,更重要的是为作家及作品找到最适合出版的机构。在彭伦看来,出版机构决定了是否能将作家的书带到它的读者面前,这是版权有效输出的最重要一步。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意识,目前似乎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作家格非已有几部作品在海外翻译出版并进入主流图书市场,他提出,文学版权输出应该走专业的路子。他希望有专门从事版权服务的公司,聘请一些真正懂行的版权经纪代理人进入中国作品版权代理领域。国外需要找某作家时,直接找版权机构就可以。据了解,现在国外出版商到中国找文学作品也很茫然,不知道如何判断,也不知道听谁的意见,批评家、作家、出版商各执一词。如果有专业的代理机构,对国际市场了解,对文学本身了解,有专业的国际团队,中国文学出版“走出去”会更有效。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