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美在上海”文化盛典:发现上海的声音 倾听上海的故事
  • “美在上海”文化盛典:发现上海的声音 倾听上海的故事

    时间:2017-08-24 16:10:07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君娜

    原标题:“美在上海”文化盛典:发现上海的声音,倾听上海的故事

    五年来,这个以“克勒门”命名的文化沙龙公益平台汇聚众多艺术家、文化学者,以发现和传递上海这座城市之美为己任。

    9月1日,纪念该文化沙龙五周年特别活动的“美在上海”文化盛典将在艺术人文频道播出,这也是在开学第一天献给这座城市的“美学第一课”。

    作曲家陈钢

    把百年上海故事传播更远

    2012年,“克勒门文化沙龙”在上海诞生,志愿者陈钢、阎华、嵇东明、林明杰等无偿投入沙龙的建设工作,几乎每月举行一次分享会,聚焦上海历史文化,挖掘这座城市的故事,展现这座城市的美。

    五年来,文化沙龙的志愿者们精心组织举办了近百场沙龙、讲座,出版各类上海文化书籍二十多本,越来越多的文化艺术名家通过这个平台走进了图书馆、博物馆、学校和社区,让更多人了解上海的故事,分享上海的精神。2014年,沙龙被评为“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十佳好人好事”第一名。

    “上海需要找回上海的财富。”陈钢说,自己是一个听老一辈讲上海故事的人,在沙龙却变成了一个讲故事的人。“如果我们再不讲,上海故事就没有了。就像王安忆在一篇文章里讲的,看起来上海那么光鲜亮丽,但上海好像又不在这儿。寻找上海,我们有这样的任务。”

    五年来,这里汇聚了上海诸多艺术家、文化学者无私地投身于梳理、传播、推动上海之美的公益事业,如程乃珊、秦怡、曹鹏、曹雷、刘广宁、童自荣、李泉、王作欣、宋思衡、薛颖佳、黄蒙拉、王勇、法国歌手安娜等都是志愿者。有的老艺术家为了传播推动上海之美不遗余力,百岁马革顺的最后一次公开露面就是在沙龙的活动中。

    “我们要做到不忘初心,建设新的上海,不能忘记百年上海的瑰宝。如果没有这些老前辈的遗产,就没有过去的故事可讲,但克勒门不只是讲过去的故事。克勒就是色彩、经典、聚集,把小小的沙龙巨大化,发挥我们最大的力量。”陈钢说。

    94岁的指挥家郑德仁

    文化盛典全面展示“上海之美”

    由艺术人文基金会和“克勒门文化沙龙”主办的“美在上海”文化盛典,作为沙龙5周年特别活动,通过声音、美术、旗袍、京剧、温情和美育六个部分,多角度呈现上海的城市文化,展现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

    在“上海的声音”部分,作曲家陈钢用短短几分钟的演讲带领大家走过上海百年音乐的发展历程。配音艺术家曹雷和文化学者曹景行姐弟俩同台分享了他们心中“上海的声音”:黄浦江上的汽笛声、外滩边的海关钟声、小时候有轨电车的叮当响声、五湖四海南腔北调的街边叫卖声,还有上译厂配音的外国演员的声音,是他们心中的“上海之声”,也是许多人的“上海之声”。这些声音汇聚在一起,奏出了一个上海的交响曲,展示了一个城市的风貌。

    “上海的美术”部分中,陈逸鸣讲述了哥哥陈逸飞的上海“美梦”。陈逸飞的名画《黄金岁月》中的神秘模特也来到了现场,她的女儿正是当代艺术大展art021的创始人应青蓝。陈逸飞为了上海的“美梦”奉献一生,画中人的后代依然在传递着这份美。从兄弟二人和母女两代人的故事里可以看到这座城市美的传承。

    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30年前来到上海,1995年一首京歌《我是中国人》不仅家喻户晓,也让更多观众认识了他,其实,除了尚长荣的版本外,当年还有一个更长的完整版。那个版本里,当时还在读中学的阎华也演唱了这首京歌中的一段。22年后,两位演唱者又再度合作了一把。

    上海航天局研究员、全国三八红旗手王真

    配音表演艺术家童自荣和刘广宁用朗诵的形式分享了沙龙五年中温暖的瞬间。童自荣回忆:“白先勇先生说到上海的时候,眼睛里泛出的光彩。他在这里生活过三年,但他这三年,似乎比很多人的一生还要长。从此那个上海在他笔尖变成一个永远不老的传说。”刘广宁回忆:“我记得当年九十五岁的老裁缝褚宏生师傅,八十年的旗袍工匠生活,是他永远的花样年华。没有比上海女人更适合旗袍的了。”

    上海航天局研究员、全国三八红旗手王真和二胡演奏家、海派旗袍推广大使马晓晖来到舞台分享她们对海派旗袍的理解。王真期待有一天航天员能把旗袍带上天,让美丽的华服在太空中展露芳华。

    94岁的指挥家郑德仁和96岁的作家饶平如也来到了盛典现场。饶平如的《平如与美棠》打动了无数读者,如今这本书被7个国家翻译出版。为了老伴最爱听的《魂断蓝桥》音乐,饶先生90岁开始学习钢琴,当他在现场弹起这段旋律的时候,感动了所有的观众。郑德仁是中国第一代贝斯手,曾参与创建第一支华人爵士乐队,近80年的时间活跃在音乐的推广和传播中。当主持人阎华问及在他心中上海的声音是怎样的,郑先生回答:“上海就像我手中的指挥棒,永远积极向上、精神抖擞!”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