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世纪大道站后再无四线换乘站 沪轨交换乘站建设越来越科学
  • 世纪大道站后再无四线换乘站 沪轨交换乘站建设越来越科学

    时间:2017-08-26 16:21:17  来源:文汇报  作者:史博臻

    原标题:换乘站建设越来越讲科学

    杜毅(中)与同事正在地铁建设现场结合图纸规划施工的安全性。袁婧摄

    不知从何时起,“上海十大换乘站”“换乘站之王”等诸如此类的民间盘点被人津津乐道。一方面,说明地铁在市民出行方式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换乘站数量在与日俱增。换乘站,显而易见的好处是不同地铁线路在某一站就可以“互联互通”,对于城市地下空间而言,也比较适合集约型开发利用。地铁站有十字交叉换乘、三角换乘、平行换乘等样式,还有出站换乘、转乘等方式,建设方则会因地制宜选取科学方案。 

    14号线是申城在建地铁中唯一穿越市中心的线路,隧道股份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杜毅负责10标黄陂南路站和大世界站的建设,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点―――原为单一线路的站台,分别穿越1号线和8号线,而随着14号线的建设,以后都将变成换乘站。杜毅认为,地铁线之间能否“合并同类项”,需要讲科学,讲条件,这里面包括换乘客流、线网与车站的规划、线路的修建顺序、车站的位置、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等多种因素的考量。

    杜毅工作履历中的上一个项目,是五年前开始建造的上海“最美地铁站”―――汉中路站,这也是上海最深的换乘站。地铁12、13号线在这里与1号线“会师”,换乘大厅仅次于人民广场站。他透露,每当换乘站加入“新成员”后,车站整体结构改造就不可避免,为的是抚平新老线路接驳的“代沟”。汉中路站便是如此,不仅要一次性建设12号线车站、13号线车站和换乘大厅,还要改建1号线车站,甚至要与地面高层建筑的地下空间一起建设,因此,基坑开挖深度达到33.1米,围护结构深度62米,最后形成的局面是―――1号线在上,13号线在下,12号线居中。

    更早以前,杜毅还参与过上海目前惟一一个四线换乘站―――世纪大道站的建设,那还是在上海世博会的发展建设时期。比较有意思的是,此后多年直到现在,这种体量的换乘站很难再见到。究其原因,杜毅道出了一名建设者的心得:单个换乘站集聚的线路数量并非越多越好,在当前的大客流情况下,更要把安全性摆在舒适性前面。再者,多条地铁在规划时发现,线路需要经过很多高楼大厦、管道网络。为了避让它们,不得不采用绕路的方式进行换乘连接。同时,在流量大幅增加、运力和站台面积并不充裕的情况下,适当延长换乘通道,让车站具有人流蓄水池功能,不啻为一种合理的管理手段。

    不管认同不认同,上海能将地铁网络建成如今的模样,真的不简单。特别是近五年来,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突破,从2012年到2016年,上海地铁新建、通车共计11条线,里程数增加163.4公里,新增运营车站85座,累计运营总里程达617公里 (含磁浮),运营车站367座 (含磁浮),形成“覆盖中心城区、连接市郊新城、贯通重要枢纽”的轨道交通基本运营网络。随着线路的延伸,施工建设时要重点考虑为后续开发利用留白。杜毅介绍,14号线黄陂南路站和大世界站的地下基坑将达到70米深。

    与此同时,在既有地铁换乘站的基础上,各方想方设法,科学地进行人性化完善。就拿年初人民广场站改造来说,是该站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改造。据地铁管理部门介绍,这次改造主要为楼扶梯扩容,之后1号线人民广场站楼扶梯的通过能力提升了25%左右,8号线楼扶梯通过能力提升约50%。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