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特级教师开课啦”讲座:中学基础课中 为何化学最晚开
  • “特级教师开课啦”讲座:中学基础课中 为何化学最晚开

    时间:2017-09-04 20:54:23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许沁

    原标题:中学基础课中,为何化学最晚开

    中学生喜欢化学实验,但又苦于背诵化学符号、方程式。在9月1日举行的2017年“特级教师开课啦”讲座上,上海财经大学附属北郊高级中学副校长、上海市化学特级教师陈寅带来多个化学实验,引领听众感受化学的美丽,探讨学好化学的思维方法。

    在2015年、2016年成功举办12场“特级教师开课啦”公益讲座的基础上,今年市教委、解放日报、上海图书馆再次联手推出7场系列公益讲座,由上海市特级教师特级校长联谊会和上海教育新闻宣传中心承办。

    化学学习,既要背诵更要理解

    在中学教育阶段10余门基础型课程中,化学为何是最晚开设的课程,为什么化学又叫“理科中的文科”?陈寅说,中学阶段主要学习基础化学知识。之所以要到9年级才开设,因为化学不仅有背的内容,还有原理、规律要理解。这些原理、规律的社会性思维要求比较高,如果学生年龄小,高度抽象、社会性思维不够,会影响理解化学这门学科。

    硫化氢是无色气体,有臭鸡蛋气味,有毒,溶解度不大……硫化氢的这些化学性质是要识记的。陈寅查阅了1952年―2017年100多套全国各地高考试卷,统计了100道左右与硫化氢性质有关的题目,发现知识点考得很细,单个知识点的逻辑思维要求并不高,但各知识点之间纵横交织的网络化要求比较高。在他看来,初等化学的特点是元素化学偏多、理论化学偏少、连续思维即强逻辑思维不多、非连续思维即量子思维不少。“数理化三门学科的学习思维都属于逻辑思维。”陈寅认为,化学的逻辑思维更多体现在原理的学习上,不能把学习数学、物理的方法照搬到化学学习上,化学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学元素化学,需要用博闻强记、纵横织网的方法才能学好。

    化学问题,多从社会角度思考

    如何学会用化学思维学好化学?陈寅认为,化学的思维方式很丰富,有归纳、演绎、对比、类比、聚合、发散、抽象、分类、假说、模型、微粒、实验、顺向、逆向、数形结合等。这些思维方法今后会成为人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思路。

    现场,他带来3个苯的燃烧实验。“没有钻到滤纸里去看苯分子燃烧的真实运动,只是根据现象和原理合理推断。化学中大量原理、规律的发现,都要解释性研究,即根据实验事实或现象,结合已有认识合理推论。”他建议,一是博闻强记,二是有效关联,多训练孩子的关联能力,比如提出一个社会问题,让孩子从历史、法律、社会、经济、文化等多角度思考,剖析问题的同时,也在训练化学的解释性思维。

    如何提高化学思维能力?“宏观―微观―符号”是化学独有的思维方式。他建议,平时多加训练,积极动手实验,有些技能只有动手做实验后才能学会。另外,注重知识整理,学会编织网络,学会整理知识点之间相互关联的网络图,以后遇到难题,就有了解题思路。

    “把复杂的内容纲要化、网络化、结构化,书就能越读越薄;随着学习深入,这些提纲会充实越来越多的个案、特例和支脉,这样由薄变厚,把书越读越厚。”陈寅说,不断梳理知识点,织成网、连成片,编织好知识网的诀窍是记忆,特别是初等化学的入门有些内容需要靠记忆、背诵,优秀老师的讲课就能帮助学生轻松理解,提升学习效果。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