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沪六院每年进行1000多例断肢再植 成功率95%以上
  • 沪六院每年进行1000多例断肢再植 成功率95%以上

    时间:2017-09-14 19:05:24  来源:文汇报  作者:唐闻佳

    断肢再植技术虽然难度高、压力大,但它的社会意义也很大。市六医院如今每年进行1000多例断肢再植,如果有更多医院、更多医生掌握这门技术,就能帮助更多病患、更多家庭

    连夜送来七例断手指的病例,又是一个不眠夜。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近日又遭遇一场硬仗,黎明时分,七根手指都已接上。日前,第53期全国四肢显微外科新技术推广学习班在市六医院开班,又有一批医生前来学习“再植”技术。

    断肢再植,是市六医院的“看家本领”。去年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四项医疗技术重大突破被提及,上海市六医院在1963年施行的国际医学史上第一例断肢再植手术位列其中。这是中国医学技术影响世界的典范。

    近日,记者再次来到被誉为断肢再植发源地的市六医院骨科病区发现,这里已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断肢再植中心,每年完成1000多例断肢再植手术,而这门技术还在不断精益求精。

    0.2毫米血管吻合,超显微时代的绣花功

    无影灯下,清创、固定骨骼、修复伸指屈指肌腱、启动手术显微镜、探查神经血管、接通血管、吻合神经……漫长的手术过程中,决定手术成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高质量的血管吻合。三根粗细只有0.3毫米的动静脉血管,需在显微镜下,用肉眼几乎不可见的丝线缝合五针,以此重新恢复血液循环。

    这是一种极精细的手术,借助医用显微镜,骨科医生手中那些比头发还细的丝线在微米间飞舞,绣花功了不得。“我们已经在开展0.2毫米的血管移植与吻合手术了,这意味着以前不能做的超显微手术,现在也能做了。”市六医院骨科主任柴益民说。

    把血管吻合技术推向极致的0.2毫米,对患者意味着什么?举例来说,当医生在设计组织瓣时,可以不选用那些有名有姓的“知名大血管”,而是利用这些知名血管上、直径在0.2至0.5毫米间的小分支作为组织瓣的供氧血管,将它们移植到病人受损的肢体上,用于接通远端血流。这些“被牺牲”的小血管,就是人们日常碰磕出现乌青时所破裂的那些小血管。如此聪明的移花接木可最大程度保留患者的外观和器官的功能,同时使供区损伤最小化。

    都说市六医院是世界断肢再植的摇篮、国家发明一等奖“中国手”的发源地,技术轰动世界。半个多世纪以来,这里的骨科团队没有止步于荣誉,在摸索中把再植技术不断精益求精。目前在市六医院,断肢、断掌、断指(趾)再植技术及各种组织移植术已相当成熟,具备再植条件的手术成功率达到95%以上。

    高难度保肢手术,患者一生一次的机会

    因为名气大,全国病人慕名而来。拇指被机器咬碎缺损,取足趾再造拇指,神形兼备;车祸伤导致小腿毁损离断,显微镜下吻合血管,再植皮瓣,保肢成功……这些奇迹般的手术,每周都在市六医院进行着。

    “以前是工伤比较多,现在是以车祸伤为主,给我们带来新挑战。”这里的医生说,与工伤“整块切断”的特点不同,车祸伤导致的严重碾压伤,血管、神经、肌腱乱做一团。患者病情的变化,推动着医生追求保肢技术的再进步。

    截肢,还是保肢,是一个难题。截肢手术相对容易,但对患者来说是难以承受之痛;保肢,意味着复杂的手术和巨大的风险,但对患者来说,如果成功,则是不幸中的万幸。

    在市六医院断肢病房,因车祸、坠落、机械等高能量创伤导致严重肢体受损的病人躺了一屋子。比如22床,送来时整个大腿遭车碾压,血肉模糊。在另一家医院抢救时,他已被告知要从大腿处截肢,病人接受不了,保肢的意愿非常强烈。于是,柴益民带领修复重建团队开始了一场争分夺秒的保肢战。

    保肢手术的风险非常高,这不仅仅是一台耗时漫长的手术,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清理伤口、血管重建接通、理顺受伤组织、拼接碎骨、处理受损皮肤……近八小时的手术,五六个医生同台,让患者得以重新站立―――他的大腿保住了。

    “保肢,对患者来说就是一生一次的机会,错过手术时间窗口,就再不可能接上。”柴益民说,每台手术都可能影响病人一生的幸福,这促使他们不断追求技术精进。

    制定再植技术标准,把好技术传到全球

    接上断肢,还不能代表成功。接通是第一步,保证存活是第二步。在市六医院断肢病房,护士长黄新艳和同事每小时都得拿着皮温仪给患者测皮肤温度,这是为了观察血管流通情况。一旦发生栓塞,断了血供,再植肢体也“活”不了。

    为提高再植存活率,市六医院骨科团队开发出许多术后监测手段,包括血运监测、穿支定位、多普勒超声等。也正是这一系列从手术到术后管理、监护的技术、理念和标准,吸引着全国乃至全球的医学团队不断前来“取经”。国外同行把世界首例断肢再植的主要完成者、时任市六医院骨科医生陈中伟教授称为“断指再植之父”,把此前市六医院团队制定的一系列再植技术与评价标准称为“陈氏标准”。如今,“陈氏标准”还在不断丰富,并培训出一批批再植技术的新传人。

    “这个技术虽然难度高、压力大,但它的社会意义也很大。市六医院如今每年进行1000多例断肢再植,如果有更多医院、更多医生掌握这门技术,就能帮助更多病患、更多家庭。”柴益民说,救治不仅为了病人的生存,更要追求如何给患者及其家庭更大的幸福。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