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重庆新闻 > 跨越2000公里 翻越5座雪山
  • 跨越2000公里 翻越5座雪山

    时间:2019-01-29 19:20:11  来源:华龙网-重庆晨报  作者:

    小两口婚礼现场。

    赶路两天,王梅终于见到了在哨点的丈夫。 受访者供图

    老公用弹壳为她磨了一枚戒指

    这个周末,南川一家医院的护士王梅迎来了自己从西藏回家后的第一个值班的周末。

    1月25日下午,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从拉萨飞回重庆的航班顺利落地。下了飞机,24岁的王梅打开手机,给丈夫张锦源发送信息,“我到了,放心哈。”两千多公里外,西藏山南边陲玉麦哨点的指导员张锦源正在值班。

    王梅离开重庆15天,15天内,她跨越2000多公里翻越5座雪山,去到张锦源身边,和他举办了一场军营中的婚礼。

    领完证他就走了 一别就是8个月

    去年4月,王梅和张锦源登记结婚,登记后没两天,张锦源就回部队了。此后8个多月,两人分居两地,只能依靠电话和微信传递相思,“我们耍朋友开始就聚少离多,习惯了。说实话,虽然扯证了,但一直没有结婚了的感觉。”

    今年1月初,王梅请了假,告诉张锦源要去看他,“他过年回不来,那我就找时间过去呗。”

    王梅知道,丈夫所在的玉麦哨点常年积雪,海拔超过5000米,去的路上需要翻过5座海拔4000米以上雪山。道路崎岖,这一段旅程并不轻松,而她前段时间还在因感冒发烧,“但我还是想去,想去见他。”

    出发前,王梅在行李箱里装满了火锅底料和各种重庆美食,张锦源曾经告诉她,玉麦哨点的菜蔬每个月只能补给一次,到了冬天还会大雪封山,那时,官兵们得连着吃好久的罐头。除了美食,想着张锦源时常头疼,作为护士的她又专门给他配了些药带上。想着连队里的战士常年在风雪中工作,王梅又在行李箱里装上不少风湿膏药。

    两天跨越两千多公里 她见到了他

    1月10日,王梅从南川踏上了前往西藏边陲的旅程。

    在拉萨贡嘎机场下飞机后,王梅就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头晕、恶心,“我在出发前刚好发烧,知道发着烧不能上高原,就抓紧打针输液让身体好起来了。”

    从拉萨到山南,再从山南到张锦源所在的玉麦边哨,王梅一行断断续续坐了两天的车。

    时值深冬,高原上是王梅从未见过的雪山奇景,但她无暇欣赏。越野车在蜿蜒的盘山公路上行驶,急弯一个接着一个,每隔半个多小时,王梅就需要停车休息,晕车严重的她时常呕吐。越野车翻越一座又一座高山,一边是雪山,一边就是万丈深渊,看着路边立着的“危险”警示牌,王梅抓紧扶手的手心里全是汗。

    就这样,王梅一边吸着氧,一边坚持着,海拔越来越高,离丈夫也越来越近。

    只要有信号,张锦源每隔不到一个小时就打来一个电话,这是王梅坚持下去的动力。“你衣服要裹好,千万别感冒。”“不舒服就让司机停车,不要不好意思。”张锦源的话里,全是担心。听到王梅难受得有些变声的声音,他甚至劝他,“承受不了,要不咱就回去?等我回家?”

    王梅不想回家,“我现在是军嫂了,怎么能知难而退呢?”王梅记得,张锦源和他说过边防官兵的生活。官兵们时常要在半米厚的雪地里负重前行,压缩饼干是巡防时最常见的口粮,张锦源的双手,都是冻疮,“和他比起来,我经历的这些,算什么呢?”

    军营里举行婚礼 戒指用弹壳磨成

    长途跋涉两天以后,王梅终于来到了张锦源所在的哨点。来之前,张锦源就告诉王梅,等她来了,就在军营办一场婚礼。王梅原以为,也许就是叫上连队的战友们一起简单庆祝一下,“毕竟条件太有限了。”

    等王梅到了哨点,惊喜接踵而来:张锦源的战友和当地的藏民一起,正在为他们准备一场隆重而浪漫的婚礼。

    婚礼定在了1月13日,腊八节,战士们用蚊帐和气球做出拱门,在连队里铺上了红地毯。玉麦乡的一位当地村民,专门为王梅带来了自己家里最珍贵藏式礼服,让她婚礼当天穿上。

    小夫妻的婚房,是张锦源的宿舍,为了迎接“嫂子”,战友们用了大半天的时间来装饰婚房。房间的大门上是红红的喜字,墙上粘满五颜六色的气球。战士们在床头贴上爱心,床上的被褥,也全换成了新的。

    穿上礼服的那一刻,王梅才有了成为新娘的感觉,“虽然办结婚证已经8个多月了,但从来没意识到自己结婚了,到那会儿,才觉得,我是他老婆了。”

    穿着绿军装的张锦源和王梅携手走上红地毯,身边是欢呼的战友,张锦源把自己用弹壳磨成的戒指戴到妻子手上,“我会保卫边疆,也会保护你。”随后,夫妻俩在高原上,种下了一棵夫妻树。

    他的照片 就在她的手机壳里

    婚礼过后,夫妻俩把婚礼的视频用微信传给了远在重庆的父母。女儿结婚,自己却不在身边,王梅的妈妈有些遗憾,“但锦源是军人,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们也只能祝福他们。”不过,王梅却觉得,这场高原婚礼很有意义,“和我过去参加的婚礼都不一样,很特别。而且,他把这里当做自己的家,那对我来说,也是家。”

    在哨点待了十多天,1月24日,夫妻俩又要分别了,王梅要从哨点坐车前往拉萨,再回到重庆南川继续工作生活,两人下一次见面,就要到今年4月了,“到时候他回来探亲,我们在老家再补办一场婚礼。”

    从和张锦源恋爱开始,分离就是这对夫妻大部分时间的状态,王梅开始的时候有些难过,但现在也在慢慢习惯。

    她把张锦源的照片放在自己透明手机壳里,手机壳里除了照片还有100块钱。“这是我身上最重要的东西了,那100块是我出门唯一的现金,钱丢了和‘老公’丢了,可都过不下去了。”而且这样,王梅时不时想起丈夫的时候,拿起手机就能看见他。

    即将31岁的张锦源在2017年底主动申请到玉麦驻守,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张锦源还会继续驻守边陲。对于这样两地分居的生活,不到25岁的王梅早已有了成熟的思考,“我爱上他,就是因为他的担当和重情义。我会一直支持他去守卫祖国。中国有无数我这样的军嫂,别人能做到的,我也可以。”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石亨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