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重庆新闻 > 【新春走基层】这个辽宁妹连续10年春节“泡”重庆科技馆:越忙越有意义
  • 【新春走基层】这个辽宁妹连续10年春节“泡”重庆科技馆:越忙越有意义

    时间:2019-02-07 20:05:37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作者: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月7日19时12分讯(记者 伊永军)春节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年之中难得的阖家团圆的日子。但是,对于重庆科技馆的科技辅导员郑博文来说,却正是最忙碌的时候。她是辽宁锦州人,从2009年入馆工作至今,已经连续10年春节加班,“泡”在科技馆里为大家传播科学知识。虽然一年比一年忙,但是她很欣慰:“过年越来越多的人涌入科技馆,意味着大家对科学普及越来越重视,我们的工作越有意义。”

    郑博文(左)与同事一起给观众做趣味科学实验。记者 伊永军 摄

    连续10年春节加班 把科学知识和欢乐带给大家

    今天是大年初三,也是重庆科技馆新年开馆的第一天,馆内人潮涌动,前来观摩体验的市民络绎不绝。

    在人群中,夹杂着几个身着红色制服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她们都是馆内的科技辅导员,或用声情并茂的讲解为大家把深奥的科学知识讲得浅显易懂;或用妙趣横生的科学小实验引得众人一起探索科技的奥秘;或通过角色扮演,用快乐科普剧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郑博文就是其中一员,她是辽宁锦州人,2008年毕业于长江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2009年作为重庆科技馆开馆后招的第一批科技辅导员,一直在一线工作至今。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越是节假日,越是科技辅导员最忙的时候。从2009到2019年,郑博文连续10年春节都加班,“泡”在重庆科技馆里,与游客一起过年。

    郑博文说,10年间,她只在2018年春节的时候回过一次老家,而父母也只在2017年的时候,来重庆陪她过了一次年,“作为家中独生女,我时常觉得很愧疚,但是,父母对此表示理解,对我的工作也很支持。”

    郑博文在给小游客进行科普讲解。记者 伊永军 摄

    工作10年接待观众上百万 培养小伙伴都成“多面手”

    这几年,人们过年不再仅仅满足于物质上的享受,对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应用越来越有兴趣,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过年逛科技馆。

    对于郑博文和她的同事们来说,这也意味着工作量更大了,也更辛苦了。今年春节,科技馆为3层楼的每一层都各配备了24名科技辅导员,她们常常在展区一站就是5个多小时,为前来观摩的游客讲解,指导他们体验展品。

    为了让自己的每一次辅导都能活泼生动,为观众带去知识,带去欢乐,郑博文不断磨练沟通技巧,提升知识水平。工作至今,郑博文已接待了上百万的参观观众,为数百个团队进行了生动讲解。

    2018年1月,郑博文当上了重庆科技馆展览教育部副部长,负责管理二楼儿童科学乐园和生活科技展厅,她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以前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就行,现在还要负责把整个团队带动起来,让每个科技辅导员既能够研发科普剧,又能够做实验,还能够给学生上课。把每个人都培养成‘多面手’,给大家带去更好的科技体验。”郑博文说。

    郑博文在指导小朋友进行科普体验。记者 伊永军 摄

    过年加班她无怨无悔 说明科学普及见成效了

    对于科技辅导员来说,不仅要担任“解说”,有时还要“客串”导演、演员、编剧等。在今年春节科技馆上演的科普剧“低碳生活进行时”,就是郑博文和她的团队自创自编自演的,郑博文在这部剧中演只企鹅,“主要讲述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影响,让企鹅已经无家可归了。”

    由于在科普传播工作上的出色表现,郑博文多次被评为重庆科技馆优秀员工,并被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授予2014年度优秀工作者。2015年,她在第二届重庆科普讲解大赛暨全国选拔赛中荣获“十佳科普使者”称号。2018年10月,郑博文和伙伴们一起创作的科普剧《唐僧师徒遭霾记》在北京举办的全国科学表演大赛上获得三等奖。

    虽然过年不能回老家与家人团聚,但是每当看到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科技馆过年,她就倍感欣慰,觉得自己的工作特别有意义。

    “这说明在我们的生活中,科学越来越受到重视,科普成效明显。希望今后每年过年大家都能够把科技馆当成科学普及的‘游乐园’。我愿意一直为大家服务下去。”郑博文说。

    作为科技辅导员,随时检修馆内科普器材也是工作之一。记者 伊永军 摄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