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重庆新闻 > 关注春耕生产受疫情影响农资到户率不高怎么解决,育秧播种期推迟后咋办?看重庆如何解答“春耕题”
  • 关注春耕生产受疫情影响农资到户率不高怎么解决,育秧播种期推迟后咋办?看重庆如何解答“春耕题”

    时间:2020-02-28 23:31:56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  作者:

    抢收西芹,翻耕土地,移栽瓜苗……2月21日,合川区南津街街道临渡村到处生机勃勃,田野里随处可见带着口罩的村民,正趁着大好春光抢农时、忙春耕。

    村里组建的蒲公英志愿服务队来了,为低保户曾凡伦送来了紧缺的肥料、农膜等农资,还下到菜地里帮他移栽了几亩南瓜苗。

    从2月底开始,我市春耕春播将由河谷地带向高海拔地区渐次推开。

    眼下,正值防控新冠病毒疫情的关键时期,重庆广大农村地区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正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因素,备农资、抓春耕、促生产。

    农资下乡入户还差“最后一公里”——

    存在农资调运困难、经营店未营业、农民没储备习惯等问题

    临渡村是合川城郊的蔬菜产业村,发展西芹等特色蔬菜已有十余年,全村现有蔬菜面积800多亩。因该村地处低海拔河谷地带,这里春耕生产比高海拔地区早半个月左右。

    看着村里还有近百亩郁郁葱葱的西芹未采收,村支书徐应华有些焦急地告诉重庆日报记者:“受疫情导致的运输难、销售难影响,我们上一季种的500亩芹菜,还有这百来亩没卖完,每斤卖价也只有六七毛,比往年低了一半左右。”

    “我们正号召村民抢农时,抓紧筹划下季蔬菜。”徐应华指着身穿红背心的蒲公英志愿服务队说,“所幸的是,在当前各村面临农资下乡难的问题时,我们村的综合服务社年前就筹备好了种子、农膜、化肥等农资。目前,这些志愿者正一一将农资派送到每户菜农家中。”

    “全市农资储备充足价格平稳。”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全市储备看,水稻种子现已备520万公斤,占常年用种需求量490万公斤的106%,肥料现已备36万吨,占常年春耕春播期间用肥量40万吨的90%,而农药已备3060吨,占常年春耕春播期间农药需求量3400吨的90%。

    不过,由于交通运输等问题,农资入户还存在困难,大部分经营店未营业,农民大都没储备农资的习惯,目前农资到户还差“最后一公里”。据相关部门统计,截至2月15日,全市种子、肥料、农药到户率仅5%、15%、5%,分别比往年同期低25%、25%、5%。

    “绿色通道”保障春耕农资供应——

    打通通行障碍、村里集中配送、补贴配送企业

    前不久,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统一下发了春耕备耕通知,号召群众有序下田、分时下地、分散干活。最近几天,该乡通过网上预定、线下配送、协调通行等方式,将一批急需的农资送到了村民家中。

    往年这一时段,我市700多万农民将陆续下田作业,而今年受疫情影响,一些地方农资到户还不顺畅,部分农民还未开始春耕备耕。

    “当前,各区县要严格按照分区分级分类防控方案的要求,分区施策、分类管理、分时安排,引导农民有序上坡下田。”市农业农村委主要负责人介绍,与此同时,各区县还要开通农资运输配送的“绿色通道”,保障春耕农资供应。

    我市要求,各区县农业农村委要推动落实畅通农业生产资料物流通、不得拦截农资运输车辆规定;要以村为单位统一组织订购,采取“批量购进、分送到户”等办法,减少人员流动频次;要及时研判种子种苗保障情况,利用试验示范基地实施一定面积的集中育秧,防止农户“缺种缺苗”。

    最近一段时间,渝北区各村的村干们正借助“拼多多”的购物模式,将可以团购农资的经营户名录发放给村民。村民直接与商家对接购买事宜,商家将村民“拼购”的物资送到村部,由村里统一“点对点”配送到村民家中。

    为了进一步农业企业大力配送农资,渝北区对疫情防控期间进行农资配送到村到社的企业,按照500元/吨的标准补贴运费;对农资代购的集体经济组织,按3000元/个的标准补贴交通、劳务、疫情防控物资等支出;对全区101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其水稻、蔬菜、玉米种子实行财政全额补贴。

    坚持“两手抓”确保春耕生产目标——

    大春粮食2420万亩,小春粮食951万亩

    “我们要实现当前能保供,长远可持续的目标。”市农业农村委粮油处处长白洁介绍,按照我市今年的春耕生产的目标,大春粮食作物面积要保持在2420万亩左右,小春粮食作物面积要达到951万亩。

    其中,作为全年粮食生产的重头戏——大春作物,在今年疫情防控的特殊情况下,主要重任在于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其中,在稳定2420万亩大春作物的面积上,我市关键要稳住水稻种植面积、突出抓好520个产粮乡镇,同时全面清理、有效利用撂荒地、落实间种、套种、复种措施。

    “在2月底到3月初,重庆沿江河谷等低海拔地区水稻开始播种,因此,这些地方已经开始了秧田整理、营养土准备等育秧准备工作。”市农技总站水稻专家方立魁介绍,2月初,我市下发了“2020年重庆市水稻春播技术指导意见”等系列技术意见,正有序指导各区县扎实推进粮油春季田管和春耕春播工作。

    他指出,在水稻播种时期偏紧的地区,在做好防护和防疫措施的情况下,应分散有序开展秧田耕整、营养土准备等育秧工作。其中,受疫情影响不能适时播种的地区,可以适当推迟育秧播种期,最迟可以按照两季复种轮作种植模式(例如油菜-水稻)茬口,安排水稻育秧;有水源保证、能排能灌、相对集中成片的冬水田、冬闲田、小春田,可以选择水稻新型直播栽培技术推迟播种期。

    白洁建议,在当前防控疫情的背景下,农业科技人员要迅速行动起来,将春耕生产的指导服务到地到田。在此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对贫困户的定点指导,确保扶贫产业稳得住、有发展、能增收。记者 汤艳娟

    专家面对面

    春耕期间农村要注意减少人群聚集

    重庆日报讯 (记者 李珩)重庆广大农村已进入春耕时期,农村地区该如何防疫?2月23日,重庆市疾控中心消毒与媒介生物控制所所长、主任技师季恒青接受了重庆日报记者采访。

    季恒青称,在农村,防控最重要的仍是减少人群聚集。“一定要禁止串门聚集、赶场喝茶等人群聚集的情况。在农村开阔地带,独自下地干活或者一家人劳作,如果都没接触过感染病例或疑似病例以及其他可疑人员的,可以不用戴口罩。但聚集性劳动还是应该戴口罩,做好防护。”季恒青说。

    季恒青强调,在大棚等密闭空间劳动时,打喷嚏、咳嗽容易产生飞沫,棚里空气不流动,传播的风险比较大,所以一定要戴好口罩,不要随地吐痰。

    他提醒说,农村野生动物比较多,很多疾病都和捕食野生动物有密切关系,所以应尽可能减少和这些动物的接触。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