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重庆新闻 > 探访重庆集中隔离点|特殊“酒店”里的抗“疫”防线
  • 探访重庆集中隔离点|特殊“酒店”里的抗“疫”防线

    时间:2020-02-28 23:32:40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作者:

    核心提示:近期,我市新冠肺炎新增病例主要来自密切接触者。持续加强密切接触者追踪和隔离管理,是当前疫情防控的关键所在。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对密切接触人员尽可能统一集中进行医学观察,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更果断的措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从即日起,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推出《探访重庆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系列报道,向广大网友讲述“隔离病毒不隔离爱”的暖心故事。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2月13日22时讯(记者 姜念月 余志斌)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开始蔓延,街上的行人越来越少,相互间隔得越来越远。但在一些地方,陌生人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近”。重庆市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里就住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的负责“战胜”自己,有的负责帮助他人。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为了越过这座高山,这些平凡的人们把生活变成了“战场”,他们拼尽全力,手挽着手,紧接着,一道坚实的防线被渐渐筑起……

    酒店的前台现在是重庆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的工作台。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被观察的密切接触者

    2020年的春节,新冠肺炎的出现让25岁的李想措手不及。

    2月3日凌晨1点,李想的电话铃声骤然响起。“检测结果是阳性。”电话那头,母亲的语气平静。

    李想的母亲在重庆一家餐饮企业工作,数日前,公司有同事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

    母亲的声音因反复咳嗽显得有些嘶哑,她就这么哑着声音把积蓄存单和后事跟李想都交代了一遍。最后这位母亲宽慰儿子说:“你不要担心我,把自己照顾好。”李想说,电话里母亲很自责,“她担心自己已经把病‘过’给了我。”

    挂了电话,李想愣在床边,此前,他一直认为新冠肺炎很遥远。母亲确诊,李想和父亲是密切接触者。次日,他们被安排前往渝北区的重庆市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接受14天的隔离观察。

    李想前25年来都没有这么害怕过。害怕失去也害怕没有未来,更害怕这分分秒秒的等待。隔离期间,李想总结自己的生活:“每天50%睡觉、30%刷新闻、20%胡思乱想。”

    “想什么呢?”穿着隔离服的护士试图跟他谈心。“想自己这一生还有多少事没做,自己到底是不是那个病。”李想回答。每次对话结束,护士都会对他说:“加油哦!战胜自己就是给防疫做贡献了!”

    至今,李想说:“我现在没那么怕了,也很配合隔离,算是为抗‘疫’做了点贡献吧。”

    蔡佳已前往位于武汉的抗疫一线。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被隔离还在“接诊”的医生

    重庆市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有部分是征用的酒店,还有一部分是医院的康养中心。

    重医附一医院医生蔡佳在接诊新冠肺炎患者后,就住进了位于渝中区的重庆市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

    对于隔离本身,蔡佳说像“细火慢炖”的等待,多少有担忧,最怕拖累家人。

    此前,蔡佳的任务是确诊,所以他面对的都是发热、咳嗽、打喷嚏、CT显示肺部有异常等症状的患者。

    1月22日,蔡佳接诊了一位患者,病人来的时就有发热现象。接诊、检查、留观病人,在一系列工作完成后,蔡佳马不停蹄地赶往江北国际机场,他要接从国外回来的妻子,夫妻俩已经半年没见了。就在机场,蔡佳接到了同事打来的电话:“蔡医生,麻烦你赶快回来,那个病人确诊了。”

    半年不见,匆匆一眼。回医院后,蔡佳开始了在重庆市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14天的生活。

    两位护士配合着将各房间里的垃圾装入医疗废弃物垃圾袋。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蔡佳从未想过,新冠肺炎会这么快就找上他,快得甚至让他来不及和妻子说一句话。原本他还计划春节带着妻儿回武汉老家。退机票时,他盯着“退票成功”的提示,这个40多岁的男人差点落泪。他两年没回家过年了,本来他答应父母今年一定回去。

    隔离的第3天,头疼欲裂。蔡佳怕自己“中招”了,用自己带的体温计量了很多次,结果均正常。蔡佳说,那一天他不止头疼,心里也慌,是怕的。问起原因,蔡佳回答:“太了解这个病毒有多‘新’了,怕自己扛不住它不按套路出牌的‘攻击方式’,也怕牵连家人。”

    在接受医学观察期间,蔡佳始终没有闲着,他揽下了在网上接诊的任务,最多的时候一天100人。面对屏幕那边焦虑的人们,他总是一副“包在我身上”的模样,并告诉他们:“我都不怕,你怕什么?”不止是蔡佳,在重庆市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内,许多医生都在这难得的“清闲”时间里承担起网上接诊的任务。

    渐渐地,“蔡佳”们通过手机和电脑为患者们悄然筑起了一道心理防线。以至于有的患者在宽慰亲人时会说:“那些隔离点里的医生都不怕,你担心什么?”

    穿着隔离服的护士每天都会到蔡佳的房间送饭,有时她会问:“蔡医生,你今天又看了好多病人呀?传授点心理安慰的经验吧。”蔡佳总会笑着摆摆手说:“这个事情,你们比我专业。”

    “勇气是什么?是直面恐惧与不安的惊人力量。”在谈起那些奔赴一线的同行时,蔡佳充满着向往。而今天,刚刚才解除隔离的蔡佳正式随重庆第八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前往武汉抗疫一线。他的力量从何而来?蔡佳的回答铿锵有力:“责任和家人。”

    酒店里的“筑防人”

    孔丽大概就是蔡佳说的那类人。

    大年初一孔丽就接到医院通知,长期进驻沙坪坝区的重庆市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

    接到通知时孔丽有些担心,但父母更担心。“为什么要喊你去”“可不可以不去”“什么时候可以回来呀”……孔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丢了一句:“怕撒子嘛,派我去肯定是因为我能干呀!”

    渝北区一重庆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的工作人员正准备为“客人”们送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每天,孔丽都会提前在手机上询问房间里的“客人”们,有没有什么特殊物品需求,她会尽量去满足。于是,连日来孔丽送过的东西,包括杂志、尿不湿、奶粉以及棒棒糖等。很多住客对孔丽的印象几乎都是“温柔”“甜美”“勇敢”。

    得知这些关键词后孔丽却说:“其实我这个人脾气很火爆,也怕死,可能只有‘甜美’比较符合我的外表。”说完,她颇为“豪爽”地放声大笑。一个十足的重庆辣妹子。

    每天早上8点,孔丽开始送早饭。鸡蛋、牛奶、面包、面条和蒸蛋……穿着隔离服的孔丽把她能备上的都备上了。

    第1个房间,是一家三口,夫妻两的孩子很可爱,总是冲着她喊“阿姨好。”第2个房间是一对老年夫妻,看到她时总会念叨:“辛苦了。”第3个房间是一个年轻人,在孔丽把早餐放在桌上后,他总会说一句:“慢走”……

    接下来,孔丽要开始住客们测量和记录体温,然后对房间和走廊进行消毒,全都完成后又该送午饭了。站在隔离区的走廊上,密不透风的隔离服让她觉得有点喘不上气,突然一个念头在孔丽的脑海中一闪而过。有一天上午的任务结束后,她给闺蜜打了个电话:“如果我没了,我父母你抽空还是去看看嘛。”“莫乱说!”闺蜜骂了她一顿,然后哭了。

    “我觉得那句话说得很好,可怕的是病毒,不是活生生的人。”孔丽说,住在客房里的那些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他们是同胞,是活生生的人。

    对于勇气,孔丽是这么说的:“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这便是住在重庆市医学隔离集中观察点里的人们。

    他们有的是拼尽全力去和心中恐惧对抗的“李想”,有的是纵使被隔离观察也停不下工作的“蔡佳”,还有始终坚守着心中那份执念认真工作的“孔丽”。他们素不相识,却又彼此鼓励。他们或曾害怕,但又始终无畏,一直坚信着那冰雪终将融化,春天总会来临。

    截至目前,重庆已经建立近200个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提高集中隔离程度,尽最大可能实施集中医学观察。

    截至发稿时,蔡佳已和同事一起飞往了位于武汉的抗疫一线,李想得到母亲日渐好转的消息,因为从酒店平安出去的人越来越多,孔丽如愿以偿地放了自己半天假,那天睡午觉时,她梦见和闺蜜一起去吃火锅,正要把烫好的毛肚放嘴里时就醒了,枕头上都是口水。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纵有疫病蔓延,只要心怀勇气拼尽全力,防线必将筑成。

    (应受访者要求,本文部分名字系化名)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