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重庆新闻 > 重庆出台疫情防控地方标准 重点人群场所单位全覆盖 划重点了!
  • 重庆出台疫情防控地方标准 重点人群场所单位全覆盖 划重点了!

    时间:2020-03-06 19:52:33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作者: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3月5日20时51分讯(记者 伊永军)为了更加科学规范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重庆出台了24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指南地方标准。在今(5)日召开的重庆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市场监管局、市卫生健康综合行政执法总队等单位对此进行了解读。

    重庆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四十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谢鹏 摄

    外出必须戴口罩 体温超37.3℃必须就医 这是标准里的“硬指标”

    据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陈忠于介绍,地方标准是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是国家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发布的24项疫情防控地方标准是5类重点人群、11类重点场所、8类重点机构开展疫情防控的技术操作指南,明确了对疫情依法科学防控的操作方法,对政府做好民生保障、企业做好复工复产、市民做好安全防护提供了路径和方法,从而解决疫情防控“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该标准主要解决三个领域的疫情防控问题。

    第一个领域是重点人群,包括医务人员、老年人、儿童、孕产妇及新生儿、防控人员,共制定了5项地方标准。

    第二个领域是重点场所,包括购物场所、住宿场所、餐饮服务业、游泳场所、美容美发与沐浴场所、娱乐与文化场所、客运场站及交通运输工具、农贸市场、公共厕所、物业小区、商务写字楼,共制定了11项地方标准。

    第三个领域是重点单位,包括医疗机构、生产型企业、学校及托幼机构、监狱场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机构、儿童福利院、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共制定了8项地方标准。

    其中,所有标准的重点是:在温度方面,规定人员体温超过37.3℃,必须及时按规定去医院就医。在口罩佩戴方面,要求外出人员必须佩戴口罩,明确了儿童口罩的选择和正确佩戴方法。在环境方面,提出每日消毒1—3次,针对电梯按钮、门把手等频繁接触部位规定应增加消毒频次。在垃圾处理方面,规定了所有垃圾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对标准执行不到位造成严重后果的 将追究相关单位和负责人责任

    陈忠于还表示,随着疫情的逐步好转,外出人员逐步增多,该标准中规定了铁路、道路客运、水路客运、民航、城市公共汽车、城市轨道交通和出租汽车等七大类交通运输工具的疫情防控,给市民提供安全、畅通的出行环境。

    现阶段,我市企业正逐步恢复复工复产,标准中对体温计、口罩、消毒剂等复工复产前物资准备,对会议、就餐、宿舍、物流等生产营运管理进行了详细规定。如在餐饮服务业标准中,规定餐饮服务单位应对所有进入餐饮服务场所的用餐人员进行体温监测,不出现近距离排队密集情况,除就餐外,全程应佩戴口罩;如有用餐人员体温≥37.3℃,或干咳、乏力等症状,可不提供接待服务,并劝离现场并提醒其及时到医院就诊;应留存用餐人员联系方式并对就餐时间等情况记录在案,以备追溯。

    目前,疫情防控地方标准可供广大市民在重庆市市场监管局官网、重庆市地方标准信息公开平台免费下载使用。

    这24项疫情防控地方标准发布以后,将由市卫生健康委、市经济信息委、市商务委、市民政局等相关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和监督。对疫情防控期间执行地方标准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各部门、各行业要责令进行整改,对问题严重的要立即整改,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相关单位和负责人的责任。

    公共场所:强化室内通风、清洁卫生、垃圾处理、应急处置等

    新发布的24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指南地方标准中,涉及11类重点场所标准,其中绝大多数是公共场所,对这些场所标准中提出了哪些要求呢?市卫生健康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副局长夏雄伟针对此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夏雄伟表示,公共场所包括了超市、商场、餐馆、娱乐场所、客运站等场所,这些场所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也是人流量大、人群密集的场所,疫情传播风险高、防控难度大。

    夏雄伟强调,公共场所疫情防护有五个重点,一是强化运营管理,建立日常排查、后勤保障、信息报告、应急处置等制度,落实疫情防控的主体责任;二是强化人员管理,建立返岗职工健康状况档案,实行“一人一档”管理,对人员外出情况、健康状况、是否接触疑似或确诊病例等情况都要清清楚楚;三是强化防护管理,对防护物资、职工防护、人流管控、电梯使用等要有详细安排;四是强化环境管理,对室内通风、清洁卫生、垃圾处理、消毒等要有具体措施;五是强化应急处置,如果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要按照应急处置流程,及时采取隔离、封闭、消毒、信息报告等措施。

    企业:对复工复产前后分别如何做有明确规定

    新发布的24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指南地方标准中,对企业复工复产的疫情防护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呢?

    市卫生健康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副局长夏雄伟表示,生产型企业是人群聚集场所,存在疫情聚集传播的风险较大。这次发布的地方标准,重点从单位运营管理、人员健康管理、场所管理、个人防护、清洁消毒等方面来落实落细疫情防护措施,基本涵盖了单位管理的方方面面。

    企业复工复产前,一是要成立疫情防控机构,制定防控方案和信息报告、应急处置等制度,落实疫情防控责任,切实做到疫情防护有人抓;二是要提前采购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防护物资,并建立防疫物资采购、发放台帐,做到疫情防护有保障;三是要提前做好生产车间、职工宿舍、食堂等清洁消毒工作,做到疫情防护早安排。

    企业复工复产后,一是要加强人员管控,对进出人员登记、体温检测、佩戴口罩等提出了要求;二是要加强运营管理,对环境消毒、通风、清洁,以及开会、宿舍、就餐、物流快递等提出了要求;三是加强应急处置,一旦发现病例,及时采取隔离、安排就医等措施,并向辖区政府、园区报告,如果为确诊病例,还要实施疫区封闭、人员隔离、场所消毒等措施,防止疫情传播。

    学校:复课前做好四项准备 开学后强化四项管理

    针对学校的疫情防护和开学前的准备,新发布的24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指南地方标准中,又是如何规定的呢?

    市卫生健康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副局长夏雄伟表示,学校复课前要精心做好四项准备:一是组织准备,开学前要成立疫情防控机构,健全防控制度,落实卫生、教务、后勤、保卫等部门责任,同时加强与家长、学生、社区、医院、疾控机构、教育主管部门等联系,建立联防联控网络;二是开学准备,制定详实的开学复课方案,提前通过校园网、公众号、微信、短信、电话等渠道向教职员工、学生和家长发布返校要求及防控信息,尽量减少人员聚集和集中返校;三是物资准备,储备足够的红外测温设备、口罩、肥皂、洗手液、消毒剂等防护物资,同时做好应急隔离处置场所等方面的安排;四是健康管理,建立师生员工健康管理档案,掌握师生员工开学前14天以来的健康史、接触史、旅行史和居住史等情况,并对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学校开学后要强化四项管理:一是要加强校园管理,强化校门出入管控,进校人员应逐一核查登记、测试体温,本校师生员工应凭有效证件/健康码进校,严格执行车辆和来访人员登记准入制度,未经允许家长和其他外来人员不得进入学校,对寄宿制学校和具备条件的高校实施封闭式管理。二是加强聚集管理,停止举行开学典礼、文娱活动、体育比赛等大型集会活动,学校宜采取分时错峰入校离校,分片错时上课下课,分段分散就餐,课间分区域分散活动,网上家访等临时管控措施。三是加强个人防护,学校师生员工应根据要求佩戴口罩,做到勤洗手,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同时要加强防控知识宣传,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应落实师生晨(午)检制度,将师生员工每日的晨(午)检情况、缺勤/缺课病因追踪情况、复工/复课证明查验情况纳入疫情健康档案。四是加强环境卫生,切实做好教室、宿舍、食堂、实验室、阅览室、卫生间等场所的环境卫生,每日清运垃圾,每日清洁、消毒垃圾桶,对通风不良的场所进行结构及功能改造,可采用排气扇进行机械通风换气,加强对各类场所和教具玩具等的清洁消毒。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