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重庆新闻 > 【寻找重庆基层水利实干家】九龙坡巴福镇农业服务中心杨治忠:四十年坚守农村水利第一线
  • 【寻找重庆基层水利实干家】九龙坡巴福镇农业服务中心杨治忠:四十年坚守农村水利第一线

    时间:2018-01-02 17:35:49  来源:华龙网  作者:
    杨治忠在查看河道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华龙网1月2日6时讯(首席记者 佘振芳 实习生 陈哚朵)中国是农业大国,但在几十年前灌溉农作物的用水,很多地方还是依赖肩挑手提,于是国家开始兴修农村水利,造福一方农民。在兴修水利的最前线,有很多人付出了毕生精力,重庆九龙坡区巴福镇农业服务中心的杨治忠就是其中一位。

        小出纳变水利专家 勤学才是真本领

        1977年,22岁的杨治忠在巴县福寿公社得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那时候招人,我就去了,当出纳,当时公社组建了一个伙食团,我还兼任团长哩。”杨治忠回想当初青涩的模样,声音里也带上了几分笑意。当时,公社正在修建三百梯水库,刚参加工作的杨治忠一头就扎进了火热的工地,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出纳,但是这个选择拉开了他四十年水利工作生涯的序幕。

        杨治忠并不满足于当一个出纳,在工作之余,他发奋学习水利专业相关知识,夜晚常挑灯夜战,阅读水利相关书籍。“人总是要学习的嘛,不然就落后了。”杨治忠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

        久而久之,老杨就成了同事们眼中的专家。关于水利方面的专业知识,只要有人开口问,他一定能提供详细的解答。

        “我喜欢给大家解答问题,有时候别人问了我也不懂的问题,我就连夜去查阅资料,第二天再给他讲,这样,在帮别人答疑解惑的同时,我自己的知识也得到了更新,这也算是共同进步吧。” 杨治忠乐呵呵地说。

        62岁的杨治忠面对“年轻人的技术”——电脑办公,一开始也觉得有些犯难,但他不甘于现状,向年轻的同事请教,加班自学,最终熟练掌握了一些办公软件,报表、文稿、统计数据都不在话下。如今,他还经常帮办公室同事完善报表、整理文稿。

        从农业灌溉管理工作的文件、计划、总结及简报、信息等的起草、上报,到深入灌区田间地头检查、督促,从防汛抗旱工作到水管目标考核任务等等,这些工作杨治忠都亲力亲为。

        周围的朋友同事都说他是热心肠,出了什么问题,常常只要一个电话、一个短信,他总是尽可能第一时间内赶到现场,为大家解决。

        闲不住的老杨 扎根基层水利四十年

        由于身处水管部门,承担着为全区农业灌溉服务的重要任务,杨治忠始终严格要求自己。肩负着落实政策、上下内外沟通的职责,他不敢有半点马虎。

        “老百姓有时候不了解政策,需要我们去解释说明。我也是农村出来的,农民的不容易我是很清楚的。”杨治忠的诀窍是自己先把每一项政策弄通弄懂,再用老百姓爱听、听得懂的大白话,去地里田间为大家解读。

        “农村水利工作的关键,就是农田灌溉。”杨治忠感慨道,“几十年前,我们要靠人工抽水、挑水才能灌溉农田,而随着技术的进步,水利基础设施越来越好,也造福了一方百姓。”

        2015年,杨治忠按照规定退休了,但没歇几天,镇里又返聘他回去上班,“老杨,你经验丰富,我们离不开你呀!”镇里的领导很歉疚,但是杨治忠反而很高兴,因为他自己也闲不住,更加放不下这份事业,“这证明我的工作是有价值的。”

        杨治忠对水利工作的热爱是在骨子里的,他笑着告诉记者:“上班的时候就觉得开心,很满足。”

        每年到了汛期,就是杨治忠最忙的时候,对于农村水利来说,防汛工作至关重要,如果防汛工作没做好,老百姓一季度的收成就会受到影响。

        防汛工作经常要去前线,会遇到很多危险的情况,杨治忠从来没抱怨过,家人也一直默默支持他,就算担惊受怕也不会阻止他,因为他们都知道杨治忠的工作,做好了就是造福百姓。

        杨治忠工作四十年,获得了多次“优秀个人”、“优秀工作者”的称号,他说,“感谢集体给我荣誉,不过这绝不是我工作的目标,我其实都不知证书放在哪里了。干了这么多年的水利工作,能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我就心满意足啦。”

        闲不住的老杨如同大树一样,深深扎根在了基层水利的第一线。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