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安徽新闻 > 拆除围拦网,绿色养殖旺
  • 拆除围拦网,绿色养殖旺

    时间:2019-10-22 19:48:57  来源:  作者:

    稻菽卷起千层浪,莲藕迎来万里舟。 9月19日上午,记者走进宿松县湖区,发现与过去大规模养殖的鱼、虾、螃蟹不同,如今这里收获更多的是莲子、藕、芡实、稻谷等绿色作物。

    在这个县域宜渔淡水面积居全国第二的县,规模养殖全部已从大湖退出,养殖方式正从高密度的规模养殖向绿色环保方式转变。

    在宿松县佐坝乡得胜村的百汊湖泥滩上,渔民洪后全正和20多名工人一起冲泥取藕。 “2000多亩莲藕,今年每亩可产3000多斤以上,按每斤1.5元算,每亩产值达到4500多元,扣除工钱,每亩效益至少比鱼蟹混养高出800多元……”洪后全一边取藕一边高兴地盘点收成。

    宿松县由龙感湖、龙湖、大官湖、黄湖、泊湖等组成的华阳河湖群面积达125万亩,宜渔淡水面积居全国县(区)第二。上世纪90年代,和沿湖的许多渔民一样,洪后全接手父亲承包的1000亩水面,开始摸索鱼蟹混养。从单一的鱼类养殖发展为鱼蟹混养,洪后全收获颇丰,鱼类产量每亩达到400斤以上。

    然而,竭泽而渔式的好日子没有维持多久。

    “2004年以后,鱼产量逐年下降,螃蟹产量和品质也逐年降低。水下过去茂盛的过冬草、边叶草、灯笼草等基本绝迹。水下森林变成了水下荒漠。专家考察后说,原因就在于高密度养殖方式,水草生长速度跟不上鱼蟹消耗速度。 ”洪后全说。

    为此,宿松县在湖区全面推出了“养殖证、禁渔期及禁渔区、养殖监管”等六项基本制度,控制规模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科学调整种养结构,控制种养物种比例,落实种养方法,是实现湖泊绿色种养的关键,也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宿松县渔政站站长助理唐吕军说。

    2009年起,洪后全引进优质莲藕。由于品质好,产品远销到北京、陕西、广东、云南等地,产品供不应求。 “种莲藕也需要技术,如果不能科学掌握莲藕的生长密度,就会给水生物带来严重损害。没有水生物,湖内生态就会失去平衡。 ”洪后全告诉记者。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宿松大湖渔业经历了人捕天养、转捕为养、依法治渔、休养生息等四大发展阶段。每一次阶段的转型,都体现了发展理念的更新、进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宿松全县奏响了渔业绿色发展主旋律。 ”唐吕军介绍。

    2017年以来,宿松县全面落实大湖禁养,共拆除湖泊围拦网面积73.12万亩,围拦网长度90余万米,清理散1930担,6000位渔民洗脚上岸。(记者 胡劲松 通讯员 孙春旺)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