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安徽新闻 > 现代农业加速发展 农村民生持续改善
  • 现代农业加速发展 农村民生持续改善

    时间:2017-07-19 20:23:39  来源:合肥日报  作者:  编辑:邓创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合肥现代农业加速发展、农村民生持续改善、统筹城乡不断深化,“三农”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今年以来,合肥突出都市现代农业主题,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动能、厚植新优势,统筹城乡发展,农业转型升级步伐蹄疾步稳。

    据统计,上半年,预计全市农村常住人口可支配收入增长近9%;农业增加值50.04亿元,同比增长3.5%。1~5月,农产品加工产值达488.9亿元,同比增长4.8%,产值位列全省首位。

    都市农业实现新进展

    盛夏时节,走进长丰陶楼,规模成片的桃子、葡萄、西瓜、辣椒、西红柿等生态农业基地人气火爆,吸引了众多市民前往休闲采摘。今年,合肥午季粮油获得丰收,蔬菜产量117万吨,草莓、西(甜)瓜等特色产业发展迅速,长丰草莓种植面积达21.5万亩,地理标志农产品14个。在优化农业产品结构、推动产品变精品的同时,合肥还积极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推动农区变景区。今年“五一”、端午小长假期间,合肥先后推出近20条休闲农业精品线路,让市民走进乡村、亲近自然、体验农事。据市农委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共有休闲农业网点523个,现已举办各类休闲农业节庆活动100余场。1~5月,全市休闲农业接待游客数量接近1200万人次,经营收入16亿元。

    与此同时,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新增长。近年来,合肥“大基地、大龙头、大产业、大园区、大品牌、大融合”系统支撑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正在形成。目前,全市已有优质粮油、蔬菜、苗木花卉、生猪、家禽、乳制品、水产品等10大年产值超10亿元的高效特色主导产业,规模化经营面积达180万亩;创建国家、省、市三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分别达1个、8个和23个;龙头培育成效日益凸显,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761家,其中省级96家、国家级7家。

    美丽乡村建设新提升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如今,走进环巢湖沿岸的乡村,宁静悠然的田园生活扑面而来。2012年以来,合肥坚持城乡一体协调发展,围绕美丽乡村“三美三宜”的建设目标,大力推进美丽乡镇、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全域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示范区创建。目前,2016年度34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两治理一加强”整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已完成建设项目356个;省、市两级中心村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其中37个省级中心村已建成35个,30个市级中心村已建成23个;环巢湖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投入1500万元专项资金,农村人居环境面貌明显改善。9月底前,合肥将完成农村陈年垃圾清理任务,并同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农村改厕工作。

    今年以来,合肥全面展开一体化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不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着力打造“升级版”美丽乡村。据了解,今年,市财政安排1.2076亿元专项资金,较2016年增加500万元,主要用于2017年度实施的29个省级美丽乡镇、33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和37个市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其中还专门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民宿村、生态村和传统村落改造提升,打造精品村、特色村。

    农村改革迈入新阶段

    在深化改革中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近年来,合肥积极落实中央关于农业农村改革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全面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发展。通过开展示范主体创建活动,大力培育合作社、家庭农场。

    截至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分别发展到4239家和4546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761家,其中年产值超10亿元的21家。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全市开展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三变”改革试点,确定了21个村居为市级试点单位,庐江县为全省“三变”改革试点县。目前,部分区县已经启动“三变”改革试点。目前,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基本完成。以庐江县为试点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贷款工作积极推进,截至6月底,庐江县已通过土地经营权直接抵押4笔贷款350万元、第三方担保120笔贷款6851万元。此外,合肥正加快农村各类资源资产权属认定,推动部门确权信息与银行业金融机构联网共享,大力推广“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政保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社)联盟共同基金、农业发展融资担保资金、大中型农机具融资租赁等各类财政金融产品。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