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福建新闻 > 九零后驻村书记 她让漳浦畲村“财”“貌”双全
  • 九零后驻村书记 她让漳浦畲村“财”“貌”双全

    时间:2017-11-17 15:14:31  来源:台海网  作者:

    台海网11月16日讯 据东南网报道,2017年11月,卢惠琛的驻村任期结束了。驻村考核时,村里一位大妈拉着她的手,依依不舍地说:“你为我们村做了很多实事,我们都很舍不得你。希望你今后工作顺利,坚持做一名好干部。”

    2016年11月,作为33名第二批漳浦县派驻村蹲点干部中的一员,漳浦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称股副股长卢惠琛担任赤土乡下埔畲族村支部委员会第一书记。到村里报道的第一天,她愣了:杂草丛生、灰尘堆积的村部,连间像样的会议室也没有。

    “既然来了,就好好为村里做点实事。前后共争取到项目配套资金20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农村环境整治,现在,下埔畲族村里里外外焕然一新。”1990年出生的卢惠琛,清秀的脸上不时漾着纯真的笑意,向记者提起驻村一年的经历时,她的眼神认真而坚定。

    沉下心 了解村情民意

    2016年底,刚到村里,为了尽快摸清村里情况,卢惠琛先找了村两委,接着有选择性地走访了老党员、困难户、老两委、村民代表等,详细了解村民的现状,听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走访贫困户时,卢惠琛看到蓝顺仁家9岁的孩子患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症,多次外出求医都无功而返,生活不能自理,蓝顺仁夫妻只能靠打零工为生;孤儿蓝文秀是一名刚升入高三的学生,自幼由爷爷奶奶抚养,老人家过世后,与单身的低保户大伯一同生活,没有别的收入来源。面对黯然神伤的贫困户及满怀期待的村民们,卢惠琛心酸不已,也深受触动,她下定决心,为他们做点什么。

    赤土下埔畲族村是一个少数民族移民村,年轻人外出务工,村里多为留守老人儿童,村庄土地面积小,自然资源匮乏,村集体没有经济收入来源,所有的整治资金都需要从相关单位争取。由于村两委和党员队伍年龄结构偏大,思路不够广,执行力较弱,涉及项目流程、信息化事务、材料报送等,事无巨细,都得卢惠琛自己摸索解决。

    用准力 解决实际问题

    “一开始比较难,驻村前期只能被动等上级安排工作。我就多请教单位里有农村工作经验的领导,多跟村两委沟通,完善村级组织建设,主动寻找方法,才慢慢打开工作的局面。”卢惠琛说。接下来的任期里,她苦苦思索着,不断忙碌着。

    她听取派出单位一位干部的建议,从县直机关着手寻找有效的帮扶政策和项目,在乡镇的支持下,争取项目配套资金逾200万元。其中,争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4万元;争取富美乡村建设奖补资金2万元、宜居环境建设补助资金5万元、两违整治资金5万元;争取公益性保洁员岗位4名;申请下埔畲族村停车场项目及资金15万元等。

    村内线路老化、乱搭靠,路上的电线杆也是极大的安全隐患。在县、乡两级和县电力公司的支持下,卢惠琛推进了入村电线梳理项目,项目投资逾70万元,实现管线全部落地,清拆村道旧电线杆,同时向县移民局争取专项资金25万元,协调电信、广电、移动三家公司弱电一并落地。争取移民补助资金,对朝阳自然村28户裸房逾3000㎡的外墙统一粉刷,旧房改造、危房重建等新建房屋90%以上统一立面磁贴。下埔畲族村被省住建厅、省财政厅列为2017年“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村庄,项目拟投90万元,她多次邀请城乡规划部门有关人员实地考察,聘请专业设计团队因地制宜,按需设计、建造小公园,根据计划,可让村民在过年前多一个休闲活动的好去处。

    付真情 精准扶贫助学

    卢惠琛为村里精准扶贫工作帮扶的家庭争取了4个公益性保洁员岗位,在推荐公益性保洁员的时候,她首先想到了蓝顺仁一家,保洁员工作地点就在村里,能有一定的收入补贴家用,又能照顾到生病的孩子,家庭生活多了一份基本的保障。

    她定期走访挂钩困难户。“蓝文秀叫我‘卢姐姐’,学习上有困难、心理上有困惑的时候,她会向我诉说。我就不时和她聊聊天,分享学习方法,对她今后的人生规划给一些建议。”

    卢惠琛说,“我想这就是帮扶的意义所在,不止是物质上的帮助,更应是精神上给予关怀。”她还向民政部门争取临时补助,解决群众危房改造中的困难等。

    “责任使人成长,这段基层工作经验提高了我工作上的沟通协调能力。”卢惠琛自豪而坚定地说,“村民的肯定,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和继续前行的意义所在。今后,我要继续完善自身的不足,把群众工作进一步做好做实,不忘初心,不忘职责,为人民服务。”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