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福建新闻 > 南方游击战 这位永定将军充满传奇色彩
  • 南方游击战 这位永定将军充满传奇色彩

    时间:2017-11-20 15:31:46  来源:台海网  作者:

    台海网11月18日讯 据闽西新闻网报道,众所周知,从永定大山走出的熊兆仁将军,是有名的“扶贫将军” 自卸甲离休后,他不忘初心,情系老区,为老区人民脱离贫困、走向富裕奔走呼号,促成了诸如龙梅铁路、棉花滩电站、紫金矿业、赣龙铁路、山区“五通”工程等一系列“项目”建设,对老区人民跨上小康之路作出了重大贡献。而在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战争年代,他大智大勇,屡建战功,充满传奇色彩的史实却鲜为人知。下述便是一例: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闽西面临着极端严重的困难,除了物资馈乏之外,就是敌人大军压境。国民党对付红军的手段主要是利用它已经建立起来的反动统治,强迫群众修公路、筑碉堡,纠集地方民团、兵丁大肆追剿红军。

    1935年夏天,熊兆仁所在的特务大队一成立,便立即奔赴永和靖(永定、平和、南靖)边界开展新的游击战争,与在金丰等地活动的永东游击队配合作战,并与龙岩、漳平、南靖一带活动的红八团相呼应。他们分散发动民众,集中对付敌人,避实击虚,壮大队伍,逐步打开了局面。

    国民党靖卫军在永和靖边的黄龙坪村利用当地土楼的优势筑起坚固 的“碉堡”,同时扶植反动民团,实行保甲连坐,苛捐杂税,欺压百姓,当地群众深受其害,热切期盼红军回来消灭他们。

    时任排长的熊兆仁受命拔除这个坚固的碉堡。接受任务后,为了了解敌情,熊兆仁带着3名战士,穿着棕衣拿着锄头扮成农民到黄龙坪侦察,摸清敌人驻扎在碉堡里有多少兵力,武器配备情况,周围地理形势。之后制定了详细的攻打方案,并作了充分的战斗准备:把部队分成两部分,突击队趁黑夜从土楼楼顶突入往下打,其余在土楼门正面小山坡埋伏等待合围。

    8月10日三更时分,熊兆仁带领突击队从离黄龙坪5公里的莲花山出发,当游击队摸到敌人据点周围时,敌人正在梦境里。熊兆仁领着突击队员,悄悄把长长的竹梯从楼后山壁石路架向楼顶。战士们一个接一个地爬上去。突然,一个战士不小心,把屋顶的瓦片踩响了,敌人哨兵顿时叫嚷起来。熊兆仁遇变不乱,心生一计,命令突击队员一边打枪,一边分三个方位将楼顶的砖瓦往楼内“噼哩啪啦”摔去,让敌人误以为红军游击队从三个方向攻击碉堡,然后。突击队趁敌人一时摸不着头脑 ,爬楼撬板,跳进楼内边打边冲,从三楼打到一楼。

    国民党靖卫团见势不妙,企图从大门逃走,游击队另一部,从山坡冲下,合围封锁土楼碉堡大门。突击队打开了土楼大门,红军战士们冲进楼内上下前后夹击,靖卫团、民团被彻底消灭。突击队不仅缴获枪支,还把躲在猪寮水缸里的靖卫团团总也抓获。

    战事结束,熊兆仁命令突击队在土楼“碉堡”周围埋上炸药,点燃导火索,“轰隆”一声巨响,土楼坐上了“土飞机”,“碉堡”很快夷为平地。当国民党靖卫部队闻讯急急忙忙赶来救援时,红军游击队往永和靖边高耸云天的大山里消失的无影无踪。

    熊兆仁将军简介

    熊兆仁,永定区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福建军区独立九团三营排长,闽西南军政委员会永和靖游击支队三大队大队长。红军主力长征后,在闽西南地区坚持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编入新四军二支队北上抗日,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特务营政委,第二支队新三团参谋长。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六师十六旅四十七团政委。1943年进入华东党校学习,毕业后任苏浙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苏浙军区第一军分区副司令员等。解放战争时期,在新四军主力北上山东后,留在苏南地区坚持武装斗争,任苏浙皖边区司令员。1949年任皖南军区副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皖北军区副司令员。1954年进入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学习,毕业后历任福建省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福州军区副参谋长,福建生产建设兵团政委。当选福建省第二届、第四届政协副主席。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中央军委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