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福建新闻 > 南平打造“海西生物硅谷” 共签约37个项目
  • 南平打造“海西生物硅谷” 共签约37个项目

    时间:2017-11-27 17:45:27  来源:台海网  作者:

    台海网11月26日讯 据闽北日报报道,20日,在光泽承天药业集团道地药材种植基地,技术人员正在给该基地1500亩林下经济作物——名贵中药七叶一枝花进行“例行体检”。目前,该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林下、山垄田推广种植七叶一枝花、多花黄精、元胡、瓜蒌等道地中药材,年均种植面积近8000亩。

    承天药业专注于毒性饮片系列、特色炮制饮片系列及福建道地品种的加工与销售,是我省唯一的毒性饮片生产、销售企业,今年9月荣登2016年度中华民族医药百强品牌企业榜单。

    “得益于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公司发展渐入佳境。按计划,公司将建成道地药材规范化示范种植基地4万亩,成为全省最大的中药材种植生产基地,并打造成集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与承天药业一样,近年来,我市一批生物制品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市场竞争力迅速增强。其中,年产值超1亿元生物企业35家,超5亿元企业3家,主板和海外上市企业达5家。它们中,不少都是在行业内耳熟能详的“大腕”:

    ——青松股份,是全国最大的松节油深加工企业,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樟脑生产企业;

    ——元力活性炭,是国内综合实力最强的木质活性炭生产企业,也是国内唯一的活性炭上市公司;

    ——仙芝楼公司(仙芝科技),是中国第一家同时拥有国内外有机认证的灵芝生产企业,“仙芝楼”商标已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品牌在全国行业内排名前三,有机灵芝出口量全国排名第一;

    ——福建省圣农实业有限公司,在种鸡育苗、有机肥等技术领域居全国前列;

    ……

    在一大批骨干企业的支撑带动下,我市以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生物农业、生物能源为主体的特色生物产业体系逐步建立,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去年,全市生物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3家,产值109.8亿元,同比增长了11.98%。

    “我市有全国同纬度生物资源、天然药物最典型的森林生态系统,蕴藏药用植物2800种,常用中药近300种,人工种植泽泻、厚朴、杜仲、白术、茯苓、铁皮石斛、金线莲等 44种25万亩。这些,都是我们发展生物制品产业最厚实的家底。”市发改委主任朱金生认为。

    奔着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禀赋,今年10月,在南平市绿色发展创新大会暨军民融合生物产业产学研对接会上,37个、总投资177.14亿元的生物制品领域项目签约落户我市。

    中融煦日(北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宪其评价说,闽北生物资源丰富,发展生物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具备做大做强的条件,南平发展生物产业大有可为。

    “企业不断做强,项目相继落地,产业持续壮大,折射出我市发展生物制品产业的旺盛生命力。”朱金生介绍,今年以来,为更好地推动我市生物制品产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加快推进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进程,《南平市生物产业发展规划》这一生物制品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应运而生。

    “按照规划,我们将整合资源,放大优势,以好项目切入、规模化发展、产业链延伸、龙头企业带动为发展主线,做大存量、引入增量、扩大总量,推动产业向规模化、特色化、高端化方向发展,把南平打造成‘海西生物硅谷’。”朱金生介绍说。

    未来,我市将从构建产业链需要出发,在全市形成“1+7”的发展布局(一个核心区,现代中药、化学药、生化制品、保健食品、香料香精、新型炭质吸附材料、生物能源等七个功能区)。

    到2020年,全市生物制品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2016年翻一番,力争达到22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8.9%以上;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2021-2025年年均增长17.8%。

    “项目是抓手,我们树立‘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理念,通过建立‘谋划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增资扩产一批’的项目滚动发展机制,把生物制品产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具体化、项目化。”朱金生介绍,我市还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为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目前,《规划》共筛选规划期内拟实施和谋划重点项目114项,项目总投资342亿元,全部建成投产后可新增产值407亿元。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