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福建新闻 > 福建省政协协商为民 听民声、解民意与老百姓很亲近
  • 福建省政协协商为民 听民声、解民意与老百姓很亲近

    时间:2017-12-26 15:29:13  来源:台海网  作者:

      台海网12月25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政协”“协商民主”“政协协商”,这些原本与百姓日常生活鲜有关联的字眼,时下常被人挂在嘴边。

      这源自人民政协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生动实践。近年来,省政协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履职着力点,秉持“协商民主要与人民群众更亲更近”的理念,围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扎实开展政协协商,使人民群众感到政协就在身边。

      聚焦民生选议题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喝上干净水,是当下许多人的急切心愿。我省尽管生态环境优良,但清新福建的金字招牌下,水质安全隐忧始终未散去。为此,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福建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关于加快推进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法规,建立“河长制”,开展“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三年行动”,在全国率先实施重点流域生态补偿政策。

      如何促进相关举措落实,保证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深谙“小河水净才有大河水清,群众才能喝上放心水”之道的政协人,决定从做好小流域监管入手,2016年会同省委、省政府确立“加强小流域水质监测与治理”这一专题协商议题。

      在深入调研,实地考察闽江、九龙江沿线15条小流域的基础上,去年5月23日举行专题协商会,政协委员(常委)、专家学者和基层河段长纷纷建言献策。

      与会的省领导评价,“这次专题协商会把小流域水质监测与治理作为议题,切入点准,对于水环境治理意义重大,这个题目选得好。”他要求将小流域水环境治理作为“十三五”期间全省环保工作的重点,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

      不久,小流域综合治理列入了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这几年,省政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履职思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瞄准那些党委在谋但尚待深入、政府想干但一时难以推动、群众期盼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持续开展协商议政。“比如

      广纳群众之言

      “知屋漏者在宇下”。对于民生之困及解决之道,基层群众最有发言权,政协协商必须走出去听民声、解民意。

      有道是,“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基层干部群众“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工作负担重是老生常谈的问题。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减轻基层组织负担的十条规定》落实得怎么样?如何使基层的负担真正降下来?省政协为此组织“百名委员下基层”,100名省、市、县(区)三级政协委员分赴全省31个县100个社区(村)调研协商,对300个社区(村)开展问卷调查,广泛听取基层的意见建议。

      “抓好运转经费保障,提高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加大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承接公共服务”……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直接促成了每个社区(居委会)运转经费年补助标准提高1.5倍,社区(村)的担负事项由127项减少到61项。

      在组织委员深入基层的同时,将对口协商会开到高校、企业、社区,分别在福州大学、福建新大陆集团、福州鼓楼安泰街道组织“高校办学软环境的支持和保障”“科技创新驱动助力我省发展”“加强福州内河整治”对口协商,邀请师生、企业员工、居民代表参加政协协商。

      “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通过各种方式,在各个阶层、各个方面同群众进行协商。”广泛听民声,既要走出去,还要请进来。

      常委会专题协商是本届省政协的重点协商形式,在协商民生议题时,省政协邀请搬迁户、基层河段长、养殖户等群众代表参加,与到会的省委书记、省长等省委、省政府领导及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面对面协商交流。

      为使基层同志消除顾虑、克服拘谨,协商建言时敢讲话、讲真话,主持会议的省政协领导总是鼓励他们“大胆发言,说错也没关系”“有什么说什么,哪怕讲一句、提一个建议也行”。

      “搬了新房还要建新村,希望再帮一把,支持我们发展乡村旅游,把新村搞起来。”“加大基础设施配套,缩短新村建设周期”“建议合理选择搬迁地点”……

      在“贫困人口移民搬迁造福工程”专题协商会上,松溪县花桥乡招沙甲村扶贫钟学富等23位搬迁户代表踊跃建言,他们的许多建议后来成为省政府加快推进造福工程搬迁九条措施的实际举措。

      “专题协商会开得很务实,有的话其他场合听不到、听不全、听不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政协协商,受到各界普遍好评。

      务求惠民利民实效

      人民政协既非权力机构,又非决策机关,发挥作用不是靠“说了算”,而是靠“说得对”。如何让自己说得对,增强政协协商实效,更好地服务民生?省政协突出“真调研”,努力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上下功夫。

      我省是水产品大省,水产品质量也始终保持较高水平。但“民生无小事”,对如何堵塞漏洞,务求水产品食品安全100%,让老百姓吃得安全、吃得放心,省政协始终高度重视,运用提案、视察、报送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广泛关注。今年,更是会同省委、省政府将“提升水产品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作为专题协商议题,并做足协商调研功课。

      ——“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专门邀请生产、科研一线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与政协委员、省直有关部门同志共同组成调研团队;

      ——“不走寻常路”,为了“看到最原始情况、听到最真实声音”,调研组随机选择调研地点,临时确定调研线路,许多调研组成员上车了才知道去哪儿调研;

      ——“全覆盖无禁区”,调研组的3个抽检小组,历时3个多月,抽样检查水产品食品安全,做到产业链全覆盖、品种全覆盖、项目全覆盖、区域全覆盖。

      ——“阳光透明”,抽检发现问题现场指正,举一反三整改;媒体记者全程随同,及时反馈报道。

      许多民生难题成因复杂,解决很难一蹴而就,政协既要建言,还要创新协商形式追实效。

      我省有8家农科院所,常年担负事关百姓舌尖安全的农作物品种改良、病虫害防治等事宜,长期以来机制不顺、经费不足、人才匮乏等问题突出存在,省政协2015年将《激发设区市农科所活力推动我省农业科学发展》列为重点提案,并取得良好的协商办理成效。为推动相关问题进一步解决,2016年又对该提案办理协商组织“回头看”,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出台了“‘十三五’期间,每年从省级科技及支农资金中安排1000万元,支持设区市农科院所建设”“符合条件的设区市农科院所可申请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科技创新平台”“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分别给予用人单位25万~200万元补助”等政策举措。

      亲民的协商议题、近民的协商过程、利民的协商实效,使得政协协商不断走进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彰显着不可替代作用。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