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福建新闻 > 东山黄金漆画技艺传承人谢少艺——从手艺到守艺
  • 东山黄金漆画技艺传承人谢少艺——从手艺到守艺

    时间:2018-03-07 15:07:51  来源:台海网  作者:

    谢少艺在为关公雕像髹漆、贴金

    台海网3月7日讯 据闽南日报报道,谢少艺在为关公雕像髹漆、贴金国宝文物保护单位东山关帝庙,其主殿梁枋与格扇门、回廊梁枋有36处黄金漆画,仅椽板的黄金漆画面积就约500平方米,这在国内古建筑中极为罕见。其中梁枋部分的“吉祥富贵”“西游记”“博古图”“普天同庆”“古战场”“红楼梦”“水浒传”等500多幅作品,出自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省级非遗东山黄金漆画传承人谢少艺和他的师父欧眉山先生之手。

    黄金漆画亦称“擂金画”,为东山岛著名的传统民间工艺之一。黄金漆画虽名为画,却是集髹漆、绘画、贴金等多种艺术于一炉,尤其是结合贴金与擂金箔或金粉作画的技法,为其他画种所不能代替。

    今年63岁的谢少艺师傅,从小刻苦学习绘画,初中毕业后开始学习漆艺。漆画用福建大漆做原料,刚开始学漆画的时候,因大漆气味呛人,谢少艺常常头昏眼花,甚至皮肤过敏。他打电话回家诉苦:“太累了,不想学了,我要回家。”父亲回答他:“手艺人都这样,要吃苦,要坚持。”

    1973年,谢少艺被选派到福州参加为期一年的“全国漆艺技工培训班”。这期间,他从生漆到熟漆,从退光到透明漆,再从平面退光到贴金等工艺,得到较为全面的学习。学成后,他同他的父亲首度合作创作了《海岛女民兵》《鱼水情》两幅磨漆画,获得工艺美术界人士一致好评。他的漆艺技能在东山岛崭露头角。

    上世纪80年代,东山恢复维修关帝庙。庙内黄金漆画的创作,落在了当地著名画师欧眉山和徒弟谢少艺的肩上。跟着师父在不同的寺庙里穿梭作画,成了年轻谢少艺生活中的常事。

    “在完成关帝庙大门门板上的吕布故事的黄金漆画后,欧眉山先生因病去世,剩下的漆画就都交给了我。”谢少艺说。从那时起,为了画好黄金漆画,有时他在庙里一呆就是一整天。建筑高处的椽栿、额枋,要架起架子躺在上面,一笔一笔地画。

    黄金漆画创作对气候与环境条件要求极高,全凭手工技艺。工序复杂且耗时,上漆、水磨、再上漆、反复磨光和退光、描绘、贴金箔……光是打磨、上漆就要花去大量的时间,更别提之前的设计和之后的绘画了。这些重复虽乏味,却能让漆画的底子泛着深沉的光泽。“打磨很重要,你看有些漆画泛的光很虚,很浮躁。打磨得好,光就会很实,才会好看、有深度。”谢少艺说。

    “如果太浓、太湿,地漆太粘,就会浪费金粉,关键是金容易糊到一块,也没有光泽。而如果地漆太淡、太干,就会造成金粉贴不上,或者贴不饱。在大漆快干未干时,就要上金箔了。用棉球或毛笔蘸上金箔和胶水混合的粉末,描到勾勒好的图样上。这是难度最大的一道工序,稍不注意画错了便很难修改。也容易把薄如蝉翼的金箔给拨掉,它的工艺美感就无法展现。”谢少艺说。

    “这500多幅画前前后后画了十来年,也修复了部分古代遗留的破损漆画精品。”在谢少艺的不懈努力下,东山关帝庙的黄金漆画得以恢复原貌,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东山岛的民情风俗和民间文化。

    如今,谢少艺在黄金漆画这一工艺园地,已默默坚守45年,技艺游刃有余,留下了丰富的黄金漆画作品。

    原文链接:http://zz.fjsen.com/2018-03/06/content_20789256.htm

    原文标题:东山黄金漆画技艺传承人谢少艺——从手艺到守艺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