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福建新闻 > 传承丰场戏:一份意识与责任
  • 传承丰场戏:一份意识与责任

    时间:2018-03-22 15:36:12  来源:台海网  作者:

      《丰场总纲》记载着朱坂丰场戏所有的剧目和要求。

      台海网3月21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87岁的廖国衡家住大田县文江镇朱坂村。不久前,村里举办张大阔公庙会,这庙会的主要活动是丰场戏,廖国衡是这台戏的“总导演”,操持了30多年,被评为福建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朱坂丰场戏”是宗教祭祀戏剧,剧目组织结构、传承体制、表演形式、音乐唱腔与科仪演出等方面,都保留着古代杂剧的风格,可谓“21世纪戏剧界的重大发现”。

      今年,省里组织了杂剧作场戏学术考察团专程来到村里,来自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福建、江西、四川艺术研究院,韩国及台湾等高校的30多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戏剧发掘、传承与保护工作。

      “此前是10年一演,每回一演近3个月;后来中断了一段时间,1986年后才陆续恢复;现在是5年一演,从正月初一一直演至正月十五。”廖国衡说,今年并不是轮演的时候,上次是2016年,下次应该是2021年,这次戏是专门为考察团准备的。

      丰场戏也称为阔公戏,阔公信仰传说起源于宋朝。相传,明朝时朝廷派太监到朱坂采矿,为希望能平安顺利地完成任务,便从家乡江西青州请来了阔公神保护。丰场戏共分15出,内容寓教于乐,请阔公“出面”,邀请众多的地方保护神,祈福驱邪,向神献歌舞。这成为了当地的一种风俗,创造了一种歌舞鼓乐形式,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献神戏。

      丰场戏中“田大熟,表字满仓”“人来人看人欢喜”“来时平安,回时清吉”“天增岁月人增寿”等唱词,以本地方言为主,内容优美,韵律感强,既蕴涵了宋词神韵,也表达了乡村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在剧目上有明显的古代杂剧风格,而且在其组织结构、传承体制、表演形式、音乐唱腔、科仪演出等方面都极具地方文化特征。

      为什么朱坂丰场戏还存在着“宋元南方杂剧”遗风?廖国衡手头上有一本《丰场总纲》古抄本,暗黄色泽下,透着岁月的印痕,见证了村民在古远杂剧中的“自娱自乐”。

      廖国衡说:“丰场戏要怎么演,都得按照《丰场总纲》记载的剧目和要求,不受到其他戏剧和文化的影响。”所有剧中角色都有世袭特征,演员都为廖、余二姓族中子弟,剧中角色不仅以两姓平均分配、固定不变,甚至连某一角色也只能在家庭或家族中传承。这种人物角色的家族世袭制度在日本“能乐”中存在,而在中国仅现于丰场戏。

      在演戏的全过程中,不管是“总导演”、领事,还是各色演员和“咿呀”伴唱者都没有任何的经济报酬。

      “这应该是一种信仰,如今以一种文化现象被挖掘,这是我们的骄傲。”廖国衡说,之前,演丰场戏被认定为“迷信”活动,而今天却引发了关注,甚是欣慰。

      但是,廖国衡也担心起来:村里的年轻人外出越来越多,丰场戏如何得以更好的传承?丰场戏也被称之为戏剧的“活化石”,又如何在保护中得以发展?

      在廖国衡的眼中,丰场戏中的一幕幕是“财丁两旺、富贵双全”的美好愿望,更是体现了一种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意识与责任。

    原文链接:http://fjrb.fjsen.com/fjrb/html/2018-03/22/content_1095643.htm?div=-1

    原文标题:传承丰场戏:一份意识与责任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