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福建新闻 > 泉州市区通政巷:文武一条巷
  • 泉州市区通政巷:文武一条巷

    时间:2018-06-14 22:36:00  来源:东南早报  作者:

    台海网6月14日讯 据东南早报报道,通政巷,位于市区中山路钟楼以南向西,东起中山中路,西止于会通巷。藏宝图第三站,我们来走一走这条全长不足两百米,素有“文武一条巷”之称的古巷。

    此巷得名于官职。史载,明南京通政使张苗,原家居泉州府金门青屿,后在泉州府置地建第,故称“通政巷”。如今,张苗府第遗址早已湮灭,但通政巷巷名却引用至今。明清以来,苏氏、龚氏、傅氏、王氏、黄氏等大户人家居住于此,留下许多大厝宗祠,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传奇与故事。

    如今,巷子里不仅存有总督府邸遗迹,有泉州地区现存唯一的小姐梳妆楼,还有百年祠堂传承泉州木偶文化。

    政通人和古街巷 名门望族长流芳

    (黄玲/绘)

    通政巷里曾居住着文武两大官,即尚书黄凤翔、总督苏廷玉。虽说目前巷子两侧大多是居民楼,或有人居住,或作为店铺,但通政巷3号、4号、22号、24号等几座极具闽南特色的建筑,仿佛仍在诉说当年大户人家的繁荣。漫步在通政巷里,除了名人故居可欣赏外,通政巷24号原为泉州木偶剧团所在地,如今这里是泉州市传统戏剧综合性传习所。通政巷巷尾的通政小学,是一座百年老校,琅琅书声,给巷子平添了几许文风。

    通政巷4号

    近两百年总督邸今成文化驿站

    五进五开的苏廷玉故居屋宇连绵,气势宏伟。

    在通政巷,有一座广为人知的“苏总督”宅邸。临近熙春宫的通政巷4号是苏廷玉故居较完整的几落坐北朝南的官厅,现在这里已被改造为一家传播闽南文化的场所。

    屋宇连绵 述说旧时荣光

    苏廷玉故居以五进五开间、燕尾脊结构官厅为主体,东西各有6个侧门,官厅东边有20开间的长廊。记者探访故居,虽经修缮改造,但从院落里的深井、石头、木梁等,也能看出这里旧时的繁荣风光。苏廷玉第七代后人苏定宜告诉记者,苏廷玉故居是其次子苏士准于1842年购置的宅第。

    苏廷玉(1783年-1852年),同安人,宋宰相苏颂第二十六世孙,其父苏光彩精通医术,其生母庄氏为泉州城区人。

    “故居规模到底有多大,很难确认,据相关史料推测可能达到9000多平方米,目前剩下老宅三落,粗略估算也有4000多平方米。”苏定宜介绍,据1999年版《鲤城区志》记载,“苏廷玉府第及钱庄……建筑规模大,东侧有钱庄遗址,从现存房屋、门窗等结构特色可以看出当年钱庄鼎盛时的规模,是研究清代闽南封建经济的实物资料”。

    已故国立华侨大学教授陈允敦所著的《泉州古园林钩沉》一书,介绍苏廷玉故居中的“鳌园”时写道——“范围甚大,屋宇连绵,后门直出奎章巷,东临南大街,一列店屋皆其产业”,以“通政巷东北畔临街处两间店面,当做典当行,取名‘元祥’,人‘元祥苏’”。

    经过修缮改造的苏廷玉故居,默默述说着这里旧时的荣光。

    东塔假山 移自苏宅花园

    苏定宜说,他的爷爷也曾在这座大宅里生活过,自己出生后一直住到四五岁才搬出去。听老一辈的人讲,苏廷玉很喜欢园林,大宅里的花园很大,种植各种花草树木,还从四川带来特色物品放置花园中。后来发生变故,故居从完整官厅院落到宅地渐渐落了他姓,有的改建成民居。1919年,旅菲华侨陈光纯买走故居的书房、小姐绣楼、花山及附属矿地,并在矿地上建2座两层洋楼。

    之后,故居又遭变卖、分割和占据。上世纪70年代,故居的园林假山谢亭被毁,“余石甚多,任人搬取,卒成平地”。今开元寺东塔假山之亭就是从该故居移去部分材料而重建的。

    苏小姐楼是泉州地区现存唯一的梳妆楼

    苏小姐楼 泉州仅存绣楼

    苏廷玉故居为人所称道的,还有一座小姐绣楼,又称梳妆楼,是苏廷玉侄女的闺阁,也是泉州地区现存唯一的梳妆楼。如今,并不能从苏廷玉故居通往梳妆楼,只能从中山中路西边的奎章巷子7号进入。据悉,相关部门已着手对梳妆楼进行保护。

    《泉州名人故居》这样介绍:“小姐绣楼为砖木结构,两层,通高三米,占地面积120平方米,屋顶四脊飞翘。楼上小厅两边有闺房,前有凉台,部分雕镂华丽的花窗等木质结构颜色脱褪,老化糜烂。整座楼显得灰暗拥挤,岌岌可危。小姐绣楼前还有个约100平方米的庭院,堆放着柱珠等古建筑物。”就外观看来,当时描述的情景至今并未明显改观。

    这座有着近两百年历史的古宅,因家道中落,变卖的变卖、分割的分割,也曾做过工厂、政府单位、仓库、培训场所。2014年12月,来自安溪的上官智鹏和另一朋友正选择场地创业,通过朋友介绍来到了苏廷玉故居,当时的故居破败不堪,历时一年多的保护性修缮,修旧如旧,变成了如今传播闽南文化的一个驿站。驿站配套的艺术展厅、剧场、茶舍等,定期举办各种特色艺术展览、交流;展览陶瓷、茶道、香道、闽南花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表演独具闽南传统特色的南音、高甲戏、梨园戏、木偶戏、拍胸舞、火鼎公婆等节目。

    通政巷1号

    明代尚书府曾立巷口

    通政巷1号,目前仅存的尚书府,中厅大门匾额上书“榜眼”二字。

    与苏廷玉故居大门相对的为通政巷1号,曾属于明代泉州著名的仕人黄凤翔尚书府。龚勤勤介绍,上世纪60年代尚书府一部分改建为电子仪器厂,现在的尚书府大门处被改造成中山路的店铺,只能从中山中路299号进入。

    日前,记者来到黄凤翔尚书府,目前仅存的尚书府中厅大门悬挂的匾额上“榜眼”二字映入眼帘,旁边还注释着“纪念文简公”“荣登明隆庆二年榜眼”“膺任南京礼部尚书”等字样。时过境迁,尚书府周边的建筑或拆除或改造,尚书府中厅被黄氏后人用于供奉黄氏先祖。据悉,原本周围居住着不少黄姓子孙,后来陆续搬出,现在只剩下四五户居住在这里。

    历史上曾几次修撰《泉州府志》,流传至今的仅有两个版本,即明代万历版与清代乾隆版,万历版的主编就是泉州人黄凤翔。黄凤翔在明朝隆庆年间殿试中高中榜眼,曾任国子监祭酒,官至礼部尚书,大半生是在故乡度过的,他颇具文学造诣,是一位学识与修养俱佳的先贤,在尚书府中厅内,还留有他写的字。

    居住在通政巷的龚勤勤,对古城文化颇有研究。他说,黄凤翔居官清正,不畏权贵,卓有名望,史称“狷介谨严”。他30岁中进士,入朝为官,初授编修,在内书堂任教习,后擢升礼部右侍郎直至礼部尚书。任礼部大臣时,黄凤翔眼看朝政腐朽,十分痛心,于是对皇帝说:“为今大计,惟用人、理财二端。”希望皇帝能够任人唯贤,把国家收入用于富国强兵,但皇帝并未采纳,为此他感到十分失望,不久便辞官返乡。

    通政巷16-1号

    “三陈故居”的今与昔

    陈氏大厝虽有些破败,但能从房梁、门窗等看出当年这个家族的繁华。

    若不是龚勤勤的带领,记者可能要错过通政巷16-1号,原来它是陈宗畴家族的故居。靠近通政巷这一侧,原是陈氏大厝天井位置,现为一艺术培训机构的办公点。从螺珠巷这条窄巷走进陈氏古宅,记者注意到,大厝虽有些破败,但能从房梁、门窗等看出当年这个家族的繁华。

    据悉,陈宗畴家族是泉州城内历经嘉庆、道光、光绪三朝皆甚为兴盛的家族。陈宗畴为乾隆六十年举人、嘉庆十年进士。该家族的名人还有被称为“制花神手”的陈德良(1915-1969年)。

    其实在通政巷里,除了陈宗畴故居外,还有陈焕文、陈光纯故居,有人称为“三陈故居”,与苏廷玉故居有着不少渊源。史载,苏廷玉故居绝大部分源于原陈宗畴故居东部,陈宗畴家族将鳌园和部分房屋卖与苏家后,在螺珠巷西侧还保留另一鳌园,有人称为小鳌园。

    赏玩攻略

    ★交通出行

    由中山路钟楼往南百米右拐,即是通政巷。与古城大多街巷的狭窄相比,通政巷可容汽车进出,其宽度简直可以“跑马”了。巷子全长约两百米,西段与会通巷、濠沟墘相连,巷子中段还与螺珠巷相通。整条巷子交通往来十分便利,距热闹繁华的西街并不远。

    ★餐饮住宿

    由于与中山中路相接,东侧巷口处有不少小吃店、日用品商店,方便游客购买。而苏廷玉故居现改造成闽南文化驿站,里面不仅承接各类文化展览,还配有特色餐饮、民宿服务,其中餐饮需要提前预约。

    ★旅游亮点

    旅游景点方面,除了保存较完好的苏廷玉故居外,正在逐步整修的苏小姐楼,其独特的梳妆楼建筑风格也值得期待。而位于巷子深处的王氏宗祠,曾是泉州市木偶剧团旧址,虽然剧团已搬迁,但每周二、四、六下午均会举行一场木偶公益性表演,有兴趣的市民、游客可前往观赏。

    (记者 陈小芬 林福龙 王柏峰)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