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福建新闻 > 漳州诏安县:听民声贴民心解民忧 铁腕治水呵护民生福祉
  • 漳州诏安县:听民声贴民心解民忧 铁腕治水呵护民生福祉

    时间:2018-10-18 17:57:44  来源:人民网  作者:

    人民网漳州10月18日电(吴伟)“如果老百姓的高收入是建立在严重污染环境的基础上的话,那势必与党中央建设美丽生态文明的乡村是相违背的,最终发展也不可持续。请领导能够重视,恢复山青水秀的宜居乡村。”今年8月,福建漳州诏安县红星乡的一位网友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的留言,引起了当地领导高度重视,随后的铁腕治水让村民们真切感受到了政府治理污染的力度,享受到了身边环境改善的成果。

    8月5日,有网友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留言,反映红星乡一些村子的牛蛙养殖场废水随意排放造成河流水质污染等问题。9月30日,诏安县政府办作出该问题整改情况的反馈回复,表示红星乡多措并举开展河流污染整治工作,并取得积极进展。如今情况如何?

    10月17日,人民网记者从诏安县红星乡现场了解到,网友反映的河水污染主要原因在于:河段沿线牛蛙养殖厂废水排放;部分村民生活垃圾乱丢河道;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等。

    接到网友反映后,诏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网友留言监督作为促进政府工作和干部担当作为的一把标尺,县长洪泰伟指示分管的县委常委、副县长方晓冬和副县长林惠溪前往红星乡调研河水污染情况,县相关部门会同红星乡党委政府共同研究制定治理举措,多措并举开展河流污染整治工作。

    在河道垃圾清理方面,8月14日,红星乡在石楼、新林、圆林、庙兜、楼仔等村河段进行清理,累计清理河段1.2公里,捞出生活垃圾156立方米,河道垃圾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河道环境卫生状况大为改观。

    对牛蛙养殖污染的治理,红星乡早在今年5月即已展开,持续至今已集中开展8次,对25个牛蛙养殖场进行强制拆除,现已完成大部分牛蛙养殖清理工作,相关扫尾工作仍在进行,同时加强巡查,防止反弹。

    对网友反映的生活污水排放问题,红星乡正加快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涉及的5个村中,圆林、庙兜、新林等3个村已建成生活污水处理池,另外2个村即石楼、楼仔村的生活污水处理池已开工建设,可在年底前投入使用。

    诏安县政府督查室主任陈俊毅、红星乡党委副书记沈桂东17日前往现场实地查看。沈桂东说,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下,乡党委政府主动作为,全力推动牛蛙养殖污染整治工作向纵深推进。

    为防止牛蛙养殖潮再次反弹,红星乡党委政府压实责任动真格,制定实施“史上最严”治水工作制度。

    一是将各辖区划分为责任片区,各村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村两委干部承担责任片区,层层传导压力,确保辖区内不留死角。乡政府对此不定时进行督导。

    二是实施日常巡查制度。由乡政府组织机动巡查队伍,在全乡范围内进行随机时间随机村区的双随机巡查,同时河道管理员按所包村片区进行每日巡查,各村按照责任片区进行每日巡查,巡查情况上报乡整治办,并设立举报电话,发现一起,上报一起,处理一起。

    三是开展牛蛙养殖场的去功能化行动,所有牛蛙养殖场管理房、铁架、遮阳网、出入水口、养殖池护岸等所有设施,乡政府限期要求牛蛙养殖户自行拆除完毕,村一级负责直接督导。对拒不整改的,乡政府予以强制拆除。

    四是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对村区发现有新增或反弹的牛蛙养殖场,一经查实,将对责任人员采取考评不称职、停职、诫勉甚至免职、解聘处分。

    环境就是民生,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诏安县县长洪泰伟表示,民有所呼,政府就该有所应。他说,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是新时期人民群众反映问题,监督工作的重要平台,也是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了解民意,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充分认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做到听民声、贴民心、解民忧,以铁腕行动切实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精心呵护好诏安的绿水青山。”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