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福建新闻 > 福州获评“健康中国”年度标志城市揭秘:宜居环境成重要“健康密码”
  • 福州获评“健康中国”年度标志城市揭秘:宜居环境成重要“健康密码”

    时间:2018-10-23 19:08:22  来源:福州日报  作者:

    台海网10月22日讯 日前,福州获评“健康中国”年度标志城市。在一系列“健康密码”当中,福州的宜居环境占据着重要位置:去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中排名前列;全市43条黑臭水体去年基本消除黑臭;在全省首创联排联调中心,统一调度湖、库、闸、站、河等水系要素,优化水环境……

      今年86条内河完成“卷地毯”施工

      福州城区内河众多。从去年开始,不少市民发现,内河有了变化。“原先的红星河就像臭水沟,苍蝇、蚊子、杂物多,从河边走过能闻到臭味。现在河水从死水变成了活水,河道和周围的环境整洁多了。”在红星河附近工作的林郁洁说。

      福州全面打响城区水系综合治理战,力争实现中心城区水系“水清、河畅、安全、生态”。去年,福州采用PPP模式治理城区水系,涵盖102条河道,其中43条为黑臭水体。截至去年年底,43条内河基本消除黑臭。

      今年,86条纳入PPP项目包治理的河道迈开了“卷地毯”式扫尾攻坚的步伐。年底前,每月都将有一批河道完成治理。

      截至目前,已有42条内河基本完成“卷地毯”式施工。马洲支河从小水沟“变身”宽河道,沿岸绿植为河道增色不少;崇福寺溪全新亮相,升级为一条野趣十足的河道……内河沿线景观不断升级,为市民打造了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首创联排联调中心优化城区水环境

      去年3月底,市建委联排联调中心成立。该中心拿起“指挥棒”,对城区1000多个湖、库、闸、站、河等水系要素进行统一调度,开启“多水合一,厂网河一体化”的治水新路。此举系全省首创。

      治理内河黑臭,要做到标本兼治,不仅要清淤截污,还要让水多起来、动起来,提升水质。去年7月,联排联调中心探索“纳潮引水”模式。

      “‘纳潮引水’就是运用闽江自然潮汐规律,引入江水,实现生态引水。”该中心库湖调度处处长林庆斌说,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减少电耗,还能结合分流措施,让水合理分配到各条内河。因此,部分内河水质有了明显改善。

      截至目前,“纳潮引水为主,泵站调水为辅”的补水模式,每日可向城区引水约2100万吨,内河水位平均抬高1.2米至1.8米,主要内河流速达到0.15米/秒以上;城区内河调蓄效益提高了30%,年节约电费约2300万元。

      记者了解到,该中心还有指挥排水防涝的“高效大脑”。“我们着力打造联排联调智慧平台和监测体系,通过智慧监测和科学调度,优化城区水环境。”该中心常务副主任陈永锋说,目前正在加快打造“厂网河一体化”体系,依托建设监测系统和智慧管理平台,对排水管网、内河以及污水厂实行动态管理,确保污水不入河、河水不倒灌。

      多措并举提升“好气质”

      好空气已成为福州优质环境的一张名片。去年,福州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五。

      “好气质”源于精准施策。我市加强对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的日常管理,提升了空气质量。去年起,我市还实施了《福州市轻微污染天气应对办法》与《福州市臭氧污染应对办法(试行)》,一旦达到预警条件,就立即启动应急响应。两套办法的实施,使我市轻微污染天气防范工作从“被动应对”变为“主动预防”。

      今年,福州“气质”排名依然靠前。9月,在169个重点城市中,福州空气质量排在第八位,是我省排名最好的城市。1月至9月,在169个重点城市中,福州空气质量排在第十位。

      另外,福州也越来越绿了。去年,福州新增公园绿地面积295.67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74平方米;城市绿地公园分布明显改善……越来越多的市民可以推窗见绿、出门进园、行路见荫。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