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福建新闻 > 福安“西伯利亚”的美丽嬗变
  • 福安“西伯利亚”的美丽嬗变

    时间:2019-01-03 21:56:14  来源:台海网  作者:

    台海网1月3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山山有脉、脉脉有坑、坑坑有村、村村相望,鸡鸣一声,两省三县相闻”。这样的村落景象,便是形容地处闽浙交界莽莽大山中的范坑乡。过去,从福安城区到范坑乡46公里的山路,崎岖难行,阻隔了范坑乡的发展出路。然而,近年来,这个被称为福安“西伯利亚”的乡镇,却因为“党建引领”、生态农业的勃兴,使得这个有名的边远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生态保护区“四区合一”的乡镇走出一条脱困致富的路子。

    油茶发力,产业增收富起来

    寒冬时节,走进被誉为“绿色油库”之称的范坑乡,尽管寒气逼人,但满山依然青翠的油茶树迎风摇曳,似乎是在向游客致欢迎礼。

    海拔高、生态好,范坑出产的农产品有口皆碑。长期以来,山高地陡的范坑乡,油茶、太子参和高山茶叶是它的主导产业。这里油茶种植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产出的茶油品质各项指标优异。范坑乡的油茶产业曾经辉煌过,被周恩来总理誉为“绿色油库”。

    今年67岁的墩头村茶农郑长青现有油茶林20多亩,除了从父辈延续下来的10多亩,其余的是他这些年逐年扩种的。“以前,种植油茶,就放任生产,没什么管护,收益也不高。”郑长青说,这些年,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扶持下,他垦复老油茶林,并不断扩大面积,形成目前的种植规模,每亩鲜果产量可达500多斤。“油茶寿命长,日常管理也无须花太多时间,且年年都有果采,有得种!”对这条重拾的增收路,郑长青的笑意、憧憬写在脸上。

    为推动油茶产业发展,2018年11月,福安·范坑首届油茶文化节暨闽浙边界乡村振兴交流活动举办,来自寿宁、柘荣、浙江泰顺等地的乡镇与范坑乡签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共建协议。同时还围绕油茶主题,举办“绿色油库”摄影展等活动。投资100多万元的范坑乡油茶产业主题公园也已完工,包括油茶文化走廊、观光步道、红花油茶园、观景台等内容,将有力推动油茶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旅融合发展。

    范坑乡人大主席陈惠明告诉记者,除了传统的油茶、茶叶种植外,近年来,范坑乡利用独特的气候条件,先后投入320多万元在蛇头、洋山、蒲家山村建设千亩果蔬产业园,发展高山生态农业,助农增收。

    走进千亩果蔬产业园,只见技术人员正在调试相关设备,现代化的大棚建设如火如荼。村民们在园区中穿梭着,不时照看种植的八月炸、葡萄、黄瓜、辣椒、茄子等果蔬。“之前只种单季水稻,水稻收成后就出外打工了。现在,返乡的村民越来越多了。”蛇头村村委会主任林奶增说,发展高山生态农业有出路。

    “在乡贤的介绍下,我们从江西引进水果‘八月炸’,市场售价在30到40元,估算每亩产值可达到4万元。”林奶增告诉记者,下一步,蛇头村将继续发展特色水果,种植生态红米等农作物。目前,蛇头村已种植“多彩田园·稻花香”核心区生态水稻500亩;引种“八月炸”“九月黄”水果30亩,种植特晚熟巨峰葡萄80亩,月季走廊160米……

    在引进新品种的同时,范坑乡的“老三样”——茶叶、油茶、太子参,也因注入新生态农业技术获得丰收。2017年,全乡油茶种植面积达3.2万亩,建设墩头油茶主题公园;改造乌牛早、安吉白茶等高优茶叶新品种1000亩,开发建设八斗、蛇头700多亩坦洋菜茶原生态有性种群基地,太子参为主的中草药种植面积稳定在8000亩以上。

    “党建+”,美丽乡村兴起来

    在范坑乡毛家坪村,一座翻新的“脊梁”木构雕塑引人眼球。“这个雕塑原本是‘两乱’强拆建筑,我们变废为宝,以闽东北传统木构民居的梁架体系为载体,辅以‘毛家坪’的匾额,通过一定的艺术创作和建筑群体组合,形成村庄对景处的入口标识。”范坑乡党委书记陈水波介绍说。

    原来,1988年至1990年,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先后3次来到范坑乡毛家坪村访贫问苦、四下基层,推动摆脱贫困,给当地的扶贫工作带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物资保障。水库便是个最佳例证。前些年,福安市委提出建设一批“基层党建重点示范村”,将毛家坪村列为试点村之一。

    为了解决村民饮水问题,范坑乡党委、政府与毛家坪村两委通过浙江吉利集团在资金、项目上的鼎力帮扶,实施“吉时雨”精准扶贫项目,对“思源水库”进行扩容提升,增添了一处集清洁饮用水源、多级人工瀑布、思源亭、环形游步道等旅游观光、水源保护、党建教育于一体的好景观。

    在毛家坪村,记者见到,村道整洁,处处设有垃圾桶,见不到一张废纸片。村里坚持支部引领,设岗定责,村里党员分别承担不同的义务。今年73岁的环境卫生维护岗党员毛冬福说:“原先,村民垃圾随地丢弃成习惯,刚开始改变他们,困难重重。”为了发动大家,村两委和党员带头作为,主动拾检垃圾,时间久了,示范带动作用也就显成效了。

    如今,毛家坪村的党建扶贫展示室、思源古道、森林公园等基本建成,新建的村行政综合楼高大美观,4000米硬化后的村道干净整洁,人畜分离等措施更是进一步美化了村容村貌。村民人均纯收人从1988年不足200元提高到如今12300元,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脱贫成果辐射到每位村民。

    而对于范坑乡的洋山村,支部党员带动效应也较为明显。洋山村村里由支部党员带动引领,理顺山地和承包关系,发展太子参、油茶产业,并引进美国红桔进行生态种植,拓宽致富渠道。针对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户,由村两委成员与贫困户挂钩帮扶,带动整村实现发展。“在村两委的帮扶下,我种植了水蜜桃,在林下套种太子参,去年收入3.8万元,现在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重生态,绿水青山亮起来

    茂林深篁,青山环抱。一条千米村道绕着“古树森林公园”,公园中三四百年树龄的柳杉、枫树、紫薇等珍贵树木比比皆是。在范坑乡半坑村,优美的景色令人流连忘返。

    半坑村党支部书记郑吉邦介绍说,全村有980多人,80岁以上老人就有50多个,其中5人已近百岁,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2014年,在建设“美丽乡村”和争创“文明生态村”活动中,村两委提出立足村情,因地制宜,要求党员干部带头,干群齐心协力治理和建设自己的家园。

    基础设施薄弱的半坑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投资200多万元,完成了森林公园、廊桥、步行道、下水道、公厕、花圃、路灯、垃圾箱等十几个项目的建设。焕然一新的“长寿村”,变得更加宜居,“我们也像城里人一样,有公园、有步行道。”村民们常常自豪地说。

    如今,半坑村充分发挥“长寿村”的优势,利用古屋、古树、古道等文化和自然景观,走“农业+旅游”的路子,赚“生态钱”。今年,半坑村先后投资修建了占地面积200平方米的“幸福院”,在海拔920米的山顶上建起“农游休闲阁”,并配套了一个3000多平方米的停车场。“未来,乡村养老、乡村旅游将成为我们半坑村发展的重要方向。”郑吉邦说。

    旅游发展,打破交通这一瓶颈很关键。范坑乡将着力建设好蛇头吉坑至寿宁院洋公路、范坑至洋山公路、上白石至范坑公路改建工程及福泰公路范坑接线工程,畅通范坑路网,让游客能更便捷地走进生态范坑。

    奔腾的交溪从浙江的群山间流来向东海奔去,在闽浙边界的山谷间形成了一个建设水利枢纽的有利条件。如今,上白石水利枢纽工程项目是全国大型水库,是国务院部署加快推进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这一项目总投资27.6亿元,水库总库容2.56亿方,是交溪流域上游唯一的大型水库,以防洪为主,兼有灌溉、供水、发电等综合利用效益。

    为此,范坑乡抢抓上白石水利枢纽建设契机,充分利用水库配套道路建设,打通进城与出省便捷通道,建设环库区经济区。“为最大限度保护生态,在建设道路过程中,除道路路基外,不占用额外耕地。”陈水波介绍说,范坑还将按照有关规定,做好生猪养殖点拆除,垃圾收集转运和道路沿线环境整治等,确保范坑山青、水绿、天蓝。

    “现在,我们加大招商引资,已有客商看中这里的生态资源和库区特色,准备修一条玻璃栈道横跨水库上方,让游客感受在水天之间出省的奇幻。”陈惠明告诉记者,乡里还规划交溪库区亲水探险游,整合油茶主题公园、古银洞探险、库区栈道等资源培育旅游热点,因地制宜策划全景域农旅一体化项目,推动旅游加速度发展。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