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福建新闻 > 全面兴起“大学习”热潮 以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福建经济高质量发展
  • 全面兴起“大学习”热潮 以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福建经济高质量发展

    时间:2019-01-08 17:21:35  来源:台海网  作者:

      台海网1月7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当前,福建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在新时代,福建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和新动能的不断累积,全省经济发展质量持续提升。从2012到2017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7%以上,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2017年,全省平板电脑产量增长127.4%,新能源汽车增长55.3%,太阳能电池增长40.9%,集成电路增长35.3%;全省高技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7.7%,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达6.88%。

      在高新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福建经济发展质量还不高,国际竞争力还不强,经济发展动能转换十分迫切。首先,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支撑作用不够扎实。迄今为止,全省新动能体量还不够大,持续快速增长的格局尚未确立,先进产能和新兴产业占比不高。其次,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格局尚未形成。一是研发投入仍然不足。二是高层次创新人才不足。三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第三,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目前我省不少产业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严重依赖外国企业提供,成为我省产业升级发展的重要制约。第四,产业发展市场空间约束增大。当前,我省产业发展面临的市场空间竞争日趋激烈。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加上贸易摩擦,产品出口压力持续加大。另一方面,各地产业同质化竞争日益凸显,企业在享有用地、贷款以及税收补贴等政策支持下,产能扩张步伐过快,去产能去库存压力不减。第五,人才短缺制约明显。近年来,我省产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行业等一批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然而,这些发展快速的新兴产业,未来发展却面临着高素质人才的严重制约和激烈竞争。随着智能制造、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领域的深入应用,制造业发展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特征,所有新兴产业都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这些发展趋势要求我们必须对未来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未雨绸缪。

      当前福建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新常态,必须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优化重构新增长要素,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努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形成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显著增强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福建经济发展,必须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融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具体路径是:以创新发展提升我省经济核心能力,推动我省产业迈向中高端;以协调发展逐步弥合城乡区域差距,促进我省区域均衡发展;以绿色发展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确保我省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开放发展推动我省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以共享发展持续缩小我省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加快解决人民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的难题。

      优化重构新增长要素。加快福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突出创新引领,着力构建新增长要素。要放眼全球创新大格局,加快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实现创新由跟踪、并行向领跑转变,发挥创新激励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着力推进产品创新,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在“双创”指导下,发挥闽商的作用,激活微观主体的创新活力。加快推动高水平创新平台的构建,依托重点高新园区等,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创新示范中心。致力于构建包含完整的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切实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落地。针对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瓶颈和薄弱环节,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采取委托研发、联合攻关等方式,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以技术的群体性突破引领高新产业发展。通过促进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有效集聚,强化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应用,形成经济发展动能加速转换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推动投资消费互促共进。加快经济发展动能转换,推动有效投资和消费升级的互促共进,通过服务创新和产品质量的提升,实现在更高水平上供需结构匹配与优化,为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要立足国内市场基础,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抢抓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持续培育对外开放新优势,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进一步提升我省经济在全球和全国产业价值链、技术链中的地位和作用。

      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鼓励社会资本建设和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支持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商会和投资机构以产学研合作形式创办新型研发机构。加大对新型研发机构初期建设、研发投入、仪器购置及创新团队引进等方面的奖补力度。大力发展技术转移机构,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强化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技术转移机构,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依托国家技术转移海峡中心,集聚成果、资金、人才、服务、政策等各类创新要素,建设覆盖全省的海峡科技大市场。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业扶持政策,健全知识产权服务诚信信息管理、信用评价等管理制度,加快培育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充分利用发明专利申请优先审查制度,建立专利审批快速通道,便利技术市场交易,健全有利于科研人员利用科技成果进行创业的利益分配机制。

      创建人才辈出机制。完善引进、培养、使用和激励人才体系,探索试行对引进海内外“高精尖”人才提供永久居留、出入境等便利化服务机制,破除“高精尖”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方式加大激励力度,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多层次人才薪酬、考核、管理等相关制度。优化人才及其家属落户、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社保、创业扶持等服务。出台引进发达国家和地区退休专家的政策文件,注重引进发达国家和地区创新、制造、软件等产业领域的退休专业技术人才,到福建企业和研究院所任职、发展。加快发展与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吸引更多资源向职业教育汇聚,培养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程师、高级技术工人。

      全力提升产品品质。以国际同类产品质量为标杆,在安全实用、舒适易用、可靠耐用、品位格调等方面,全面提升产品竞争力。引导自主品牌企业与加工企业联合重组和业务外包,扩大品牌效应,并通过优势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溢出与辐射效应,提升产品质量。支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采取收购、兼并、控股、联合以及委托加工等方式,创建全国乃至国际知名品牌。建设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品牌、企业品牌,指导有条件的地方和园区申报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和全国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区域品牌。

      持续提升政府服务效率。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对市场主体的审批服务。全面推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行政权力的正面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确保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权力,平等使用生产要素、享受同等待遇。完善电子政务平台,推动实体政务大厅向网上办事大厅延伸,及早实现省级相关部门横向联通、与市县纵向联通,构建全省统一的网上在线审批平台。全面推行行政审批标准化,做到同一事项同等条件无差别办理。推行“一口受理、同步审批、限时办结、信息共享”的投资项目并联审批。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多证合一”和登记便利化改革,推广企业简易注销登记制度,试点实施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同时要大力推进试点地区的制度创新。依托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厦门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区域,在物流、教育、旅游等领域,研究出台有利于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的地方性管理制度。积极推进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在投资、贸易、金融等领域推出一批改革创新举措。开展质量精准服务,加快推进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建设,打造新产业、新业态区域品牌。

      奠定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基础。要持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制度供给,不断释放改革动能。要把推进政府改革作为撬动各领域改革的杠杆,深化政府权力清单、政府责任清单改革,加快推进政府治理转型。要依托海丝核心区、福建自贸试验区、平潭综合实验区、福州新区等多区政策优势,不断开拓新兴出口市场,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化企业。要进一步推进市场化综合改革,着力促进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加快释放电力、电信、交通、石油、天然气、市政公用等行业的发展活力。要鼓励非国有资本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要持续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大幅度削减企业投资“负面清单”,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和参与国企改革,实现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互促协同发展。 

      (作者为福建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