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福建新闻 > 《食用贝类后漳泉数十人中毒》追踪 漳州启动赤潮灾害二级应急响应
  • 《食用贝类后漳泉数十人中毒》追踪 漳州启动赤潮灾害二级应急响应

    时间:2017-06-12 21:44:01  来源:台海网  作者:

      台海网6月1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张惠玲见习记者叶蔚蓉)6月8日下午,漳州市漳浦、龙海多名群众疑似食用贝类海产品后,出现头晕、四肢麻痹等中毒症状。其中,根据漳浦县政府通报,截至6月10日,先后有62名村民被送往市县两级医院就诊,目前有多名村民出院,其余患者病情稳定。

      昨日,导报记者了解到,漳州解放军第175医院还有8名患者住院,正兴医院2名,患者病情稳定。

      10日下午,漳浦、龙海两地分别发布了禁止赤潮海域水产品采捕上市的通告。漳浦县人民政府要求,佛昙湾内的水产养殖区从即日起关闭,严禁采捕佛昙湾内的水产品,严禁赤潮发生地周边(后蔡湾、前湖湾)的水产品上市。而龙海市人民政府则要求发生赤潮区域养殖户禁止水产品采捕上市销售。

      此外,福建省海洋渔业部门于9日23时启动赤潮灾害二级应急响应,与此同时,漳州启动了二级应急响应。

      导报记者从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了解到,6月9日,省海洋与渔业厅针对疑似食用贻贝中毒事件,立即组织省、市两级监测技术人员赶赴漳州龙海、漳浦和泉州石狮等地开展调查监测。结果表明,上述漳州海域水色均未见异常,但赤潮生物第一优势种链状裸甲藻最高细胞密度达8.1×105个/升(基准密度:5×105个/升),已经形成赤潮,该藻种可产生麻痹性贝毒。而赤潮周边海域有牡蛎吊养区,吊养牡蛎及其设施附着有野生贻贝。

      据了解,此次漳州和泉州海域发现的赤潮生物优势种为链状裸甲藻,是福建省有赤潮记录以来该种藻类首次在福建海域形成赤潮。此次赤潮藻种密度超过赤潮基准值,并未造成水色明显异常,不易通过肉眼观测发现,在赤潮灾害中较为罕见。目前,福建海域处于赤潮高发期,福建海洋渔业部门要求各地高度警惕,加强监视监测工作。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