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福建新闻 > 坦洋要当“领头羊”
  • 坦洋要当“领头羊”

    时间:2017-09-02 17:08:37  来源:福建日报  作者:

      台海网9月2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青山不老,绿水长流,喝过坦洋工夫茶,人走情常在。”1990年5月,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即将赴任福州,专门选择在福安市社口乡坦洋村进行交接。

      以“坦洋工夫茶”闻名的坦洋村,是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闽东工作时的农村党建联系点。

      1988年—1990年,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先后四次来到坦洋村。“习书记当年对坦洋村党建工作和生产发展极为关心,每次来都详细了解各方面情况,指导我们抓党建促发展。”村主任胡晨潮回忆说。

      在习近平的推动下,宁德地委提出“闽东学‘三洋’(福安社口镇坦洋村、福鼎叠石乡竹洋村、古田鹤塘镇西洋村),要求坦洋要当“领头羊”。

      习近平的嘱托牢牢印在全村干部群众的心里。村支书李钦说:“我们一刻也没忘记当年习书记的嘱托,脚踏实地发展,才有了今天的新面貌。”

      27年过去了,坦洋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茶山绿了,茶农富了,成为全国、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福建省生态文化村……

      党员带头,打破“祖宗山”

      盛夏时节,沿着潺潺的坦洋溪傍山而上,四面青翠的茶山环绕,穿过矗立着的“坦洋历史文化名村”牌坊,沿街茶庄茶店鳞次栉比,一座座古民居古朴庄重,空气中飘着淡淡的茶香……

      30年前的坦洋村却不是这样。全村500多亩茶场,小茶、菜茶、福云6号等几个品种,农民年人均收入不足500元,村支部在村民中没有威信。

      当年的村支书刘智勇记得,1988年的采茶季,他第一次在村里见到了习近平。

      “习书记和村民拉家常,实地察看。他和党员干部说,要大力发展特色茶产业,发挥示范作用,带头打破‘祖宗山’,把荒山开垦利用起来种植茶树。”刘智勇回忆说。

      这番话,给村里的党员干部带来不小的震撼,并陷入深深的思考。

      坦洋村四面环山,资源丰富。可村民们认为,“祖宗山”动不得。

      打破“祖宗山”,开发“祖宗山”,习近平提出了大家原来想都不敢想的事。

      “走,上山!”村党支部下定决心,带领30多名党员扛起锄头上山开荒,几个月就开出700多亩新茶场。

      “第二年,我们就有收成了。”胡晨潮说。

      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村民们的态度转变了,纷纷上山开荒种茶。

      林茂清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家开出五六亩茶场,比原有茶场的面积翻了好几倍。

      茶产量上去了。下一步怎么办?

      刘智勇的父亲刘少如,是村里的老大队长。他牢记习近平说要积极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话,带头办起福安市第一家村集体企业——福建福安坦洋工夫茶叶公司,大力发展茶叶生产,实行“产购销”一条龙服务。

      到1989年,公司年产值数百万元,村集体、村民收入各二三十万元,上交国家税收十多万元。村里出现了“万元户”。

      “我们家的年收入达到两三万元,有钱后还盖了新房。”林茂清说。

      刘少如还受邀到行署会议厅向地直机关副科长以上干部作报告,讲述如何带领村民发展茶产业脱贫致富的经历,大家都说这是“山鸡飞上凤凰台”。

      结对帮扶,“坦洋工夫”红起来

      1989年9月,坦洋村被评为全国优秀基层党组织。

      刘智勇回忆说:“习书记得知后和我们说,经济搞上去了,党员的理想信念、先锋模范作用,只能强化,不能削弱,要鼓励先进帮扶后进,多宣传品牌,‘走出去’才有更大发展。”

      1990年,10多位村民尝试“走出去”,到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开设茶庄,把“坦洋工夫”品牌向全国推介。

      “第一批走出去的人,现在一年都有近百万元的收入。”胡晨潮说。

      留下的人,也没有停滞不前。

      2006年,福安市把茶业作为民生产业,实施发展壮大茶产业的“五个一工程”,恢复打造中国历史名茶品牌“坦洋工夫”。2007年,“坦洋工夫”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村党支部敏锐地意识到,“坦洋工夫”红茶发展的机遇要来了。在村党支部筹划下,致富能手李钦与村民林茂清结对子,共同开设“坦洋工夫”红茶作坊。

      “一年能有500—1000公斤的产量,销路不愁,两个人一年能赚十来万元。”李钦说。

      同一年,坦洋村党支部与福安市新味食品有限公司,组织成立闽东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坦洋新味茶叶专业合作社,采用“龙头企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使用化肥、统一鲜叶收购、统一生产加工、统一组织销售。

      如今,坦洋村全村拥有茶厂(家庭作坊)35家,茶点(茶行)18家,以发展“坦洋工夫”红茶为主。2016年人均纯收入达1.7万元,村集体收入21900元。

      牢记嘱托,争当发展“领头羊”

      “习书记当年指导我们在提高茶叶产量的同时也要注重质量。”李钦回忆说,近年来,村党支部积极探索如何提高茶叶质量。

      为改变茶叶品种单一的现状,李钦再次第一个“吃螃蟹”。去年,他试种新品种金牡丹,采摘下的茶青一公斤能卖到30元左右,是旧品种的5倍左右。

      新品种大受市场欢迎,林茂清再次成为李钦的合作伙伴。“新茶有时要做到后半夜才出厂,茶商在外面等,一出厂立刻拉走。”

      林茂清说,去年销售额接近200万元,年收入提高到20万元。

      紧接着,坦洋村还引种了金观音、黄观音、丹桂、黄旦等优良乌龙茶品种,改良村茶品种结构。

      “目前,村集体所有的50亩茶园正在改造,争取两年内完成,再带动群众进行品种改造。”李钦说。

      今年,坦洋村党支部与宁德检验检疫局第二党支部结成党建共建单位,以党建促共建,以共建促质量、促品牌、促出口、促增收。

      “我们将发挥共建优势,帮扶坦洋村获得绿色食品、有机认证等第三方认证,指导村集体所有的400多亩茶园作为无公害茶园建设示范基地,由村两委班子分片承包,带头示范,力争年底前全村无公害茶园面积达到70%以上。”李钦说。

      李钦说:“我们正努力把坦洋村打造为集生活居住、茶文化展示、古民居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名村,真正成为闽东农村发展的‘领头羊’,不辜负习总书记的期望。”李钦说。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