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福建新闻 > 南安:清代土楼变身展馆 重现独特畲乡风情
  • 南安:清代土楼变身展馆 重现独特畲乡风情

    时间:2017-09-04 21:07:55  来源:泉州晚报  作者:

    土楼被布置成畲族文化展馆

    台海网9月4日讯 据泉州晚报报道,清代乾隆年间,南安码头镇铺前村的一位畲族人在当地建造了一座土楼。历经270余年的风风雨雨,住户陆续迁出,土楼仍屹立于此。它曾在上世纪20年代被用于创办小学,后小学也搬到新的校所。土楼与大部分古建筑一样,深受白蚁侵蚀之害。2014年,聚居在码头的畲族族人筹资开始修缮土楼。2015年底修缮完成后,为传承畲族传统文化,他们充分利用土楼空间,着手布置畲族文化展馆。如今,展馆已大体布置完成,先行对外开放,预计10月将全面开放。

    收藏上百件物品 年代由明代至今

    土楼呈方形,共两层,中间是一个宽敞的天井。底楼近2米厚的花岗岩石墙体透出一股厚重的历史感与恢宏感,窗户及走廊上的雕刻亦十分独特精巧。“土楼占地面积近900平方米,两层楼每层20间,底楼墙体全为石砌,内层为乱石砌筑,外层为花岗岩条石。二楼墙体则为三合土夯筑。”码头镇畲族文化研究会会长雷山强说,土楼非常坚固,防御性很强。

    文化馆底楼主要展出畲族乡间日常生产生活用具,如鸡笼、熨斗、粿印、水车等。“展馆内目前收集的展品有100多件,从明代到现代。比如一楼这对矛与盾便是明朝时期的,晒谷用的风鼓车是清代道光年间的,二楼的一把轿椅也是明末时期的。”雷山强介绍起来如数家珍。

    二楼前厅放置的一对畲族服饰可供参观者拍照,展柜中还收藏有历代族谱、契约文书、志传铭文、器皿物件等。“二楼展示的主要内容为畲族渊源及其分布、泉州市15个畲族村简介、历史资料及实物、畲族服饰与风情等。”雷山强说,同时二楼开辟有华侨与畲乡教育展厅,介绍了雷姓华侨简史和有杰出贡献的侨亲。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