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福建新闻 > 把握新机遇 融入大湾区
  • 把握新机遇 融入大湾区

    时间:2017-09-04 21:11:15  来源:福建日报  作者:

      名片

      台海网9月3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漳州开发区”,也称“漳州港”),创办于1992年12月28日,位于福建省厦门湾南岸,与厦门隔海相望,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距漳州市区50公里、厦门市区5公里,总体规划面积56.17平方公里,由招商局集团主导开发并负责经营管理。拥有优越的自然深水岸线,建有万吨级以上泊位11个,是福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漳州市港口经济的龙头。

      核心提示

      眼下,特色鲜明的湾区经济已成为福建加快发展的一大亮点。2016年,福建省提出今后五年要“发展特色鲜明的湾区经济,迈出海洋经济强省建设新步伐”。

      地处厦门湾南岸的漳州开发区,正成为福建湾区经济生态圈中的生力军。自1992年创办以来,漳州开发区积极融入厦门湾区发展,以港口建设为龙头,全力推动港城互动、产城融合,打造“花园式、智慧化、产业兴、人气旺”宜居宜业滨海生态智慧新城,探索出了一条湾区经济发展新路径。

      依海兴港

      共同繁荣厦门湾港口“生态圈”

      今年6月,总投资13亿元、规模15万吨级的后石港区3号泊位主体结构正式完工。该泊位岸线总长422米,设计年吞吐能力435万吨,是厦门港最大等级的散杂货码头。这也是漳州开发区依海兴港的最新见证。

      创办之初,漳州开发区肩负着抢占对台经贸滩头阵地,建设“第二蛇口”,助力海西经济区建设和漳州“向东”发展战略等多重使命。25年来港口建设成绩斐然:累计投入超28亿元建成泊位16个,建设堆场面积达119万平方米,其中万吨级泊位11个;开通国内外货运航线近20条,年吞吐能力达4000万吨以上;携手南昌铁路局、赣州港,率先打造闽赣海铁联运物流新通道……

      “我们以港口为依托,大力发展港口经济,正积极探索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港航物流服务、滨海旅游和海工装备等特色优势产业。”漳州开发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丁勇表示。目前,漳州开发区已成为福建省重要的粮食、木材、钢材三大货物集散地。其中,辖区内的招银港区是我国东南沿海最大的粮食集散地,粮食年吞吐量近550万吨。

      临港工业是漳州开发区的主导产业之一。交通机械制造、金属制品加工、粮油食品加工三大临港产业集群,具备400亿元的年产能。其中,豪氏威马代表的高端智造业颇为亮眼,是福建省海洋产业“十佳”龙头企业。2007年,被誉为“世界海工巨头”豪氏威马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豪氏威马(中国)在漳州开发区落地并投入运营,出品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桅杆式起重机和盆座式起重机。

      与港口经济相配套的,是健康可持续的产业链生态。漳州开发区结合生态圈、产业链、上下游等创新思维拓展发展空间,努力创新商务模式,搭建平台,致力发展智能化、多元化、绿色低碳的现代综合港区。2015年以来,通过探索和实践多项创新业务,漳州开发区进一步完善现代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加速推动发展转型和功能提升,进一步升级港口“生态圈”,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

      2015年10月,漳州招商局码头与粮达网合作共同打造的粮食电子交易平台正式上线,为福建省内首创。该平台使港口服务模式从原有的链条式变为平台式,致力于打造线上贸易与线下仓储物流相呼应的粮食电商生态圈,不仅促进了农粮贸易产业链高效运转,也应用互联网平台改进升级了产业链。

      先行示范

      全力推动厦漳同城一体化

      2006年1月1日,福建省对厦门港资源进行整合,厦门湾内原漳州港所辖的招银、后石、石码3个港区并入厦门港,厦门湾南北岸港口实现管理体制一体化,助力厦门港提前迈入亿吨大港的行列。整合后的厦门港承担起了港口资源整合综合开发和厦漳同城化发展先行先试的使命。

      依托厦门港的品牌效应,漳州开发区所辖的招银港区与后石港区知名度迅速扩大,加快推动厦漳同城一体化。“我们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前港—中区—后城’模式,不断提升工业区到滨海城市的承载能力,全力建设了集疏运网络系统。”丁勇说。

      2013年以来,漳州开发区推进厦漳两地城市交通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了厦门湾水陆交通公交化。招银疏港公路、厦漳跨海大桥与沈海高速、厦成高速连接,构筑起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实现40分钟可抵达厦门机场、厦门火车站,30分钟可抵漳州市区。海上巴士15分钟可抵达厦门岛,城际公交便捷直抵海沧、龙海和漳州市区,融入厦门湾半小时都市生活圈。日前,沿海大通道漳州开发区段完工,进一步完善了开发区南联北拓的公路路网。

      眼下,港尾铁路正在积极推进,规划建设中的厦漳城际轨道R3线相关工作也已启动。漳州开发区内昆仑山路、店观路、虎甲山路等建成通车,“四横三纵”路网配套不断完善。以公共自行车、共享自行车为代表的城市慢行系统也日趋完善,出行快慢两相宜。

      在厦漳同城化的浪潮中,教育、医疗等优质社会资源实现了流动与共享。2001年以来,漳州开发区引进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并累计投入6.1亿元创办了厦大附中、厦大附小、南太武实验小学、实验幼儿园等,形成“厦大系”优质教育资源。2014年,漳州开发区在省内率先推行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的15年免费教育,实现了户籍人口免费教育的“全覆盖”。今年,新建的“12年一贯制”学校——海滨学校也于9月正式开学,总投资超1.8亿元。

      此外,漳州开发区还积极对标厦门城市人居环境、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环厦门湾城市建设发展。2016年7月,漳州开发区获颁“智慧国家级创新经济开发区”称号,依托智慧城市,实施民生关爱工程,全省首例向辖区老人和儿童免费发放北斗关爱终端;设立“健康小屋”为居民提供免费、便捷的健康检测和咨询,实现居民健康的自我管理;实施“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开启新型养老模式;不断完善绿色配套,实施生态复绿,推进城镇化环境提升改造,努力打造厦门湾南岸花园式、智慧化宜居新城。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