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福建新闻 > 莆田木兰溪,流出一片“新乐土”
  • 莆田木兰溪,流出一片“新乐土”

    时间:2017-09-04 21:12:23  来源:福建日报  作者:

    木兰陂 林剑波 摄

    台海网9月4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有了这道安全堤,就不怕洪水了。”8月25日,站在莆田木兰溪防洪堤上,何秀莺有些激动,她住在荔城区拱辰街道张镇村,位于木兰溪下游,过去,每次台风来临之前,村民都要提前垒土,加固一米多高的简易堤坝,但经常都无济于事,洪水总是能越过低矮的土坝,淹没即将成熟的水稻和其他农作物。

    筑堤防洪

    木兰溪是莆田人的母亲河,主干流长105公里,流域面积1732平方公里,从仙游县仙西村仙游山流出,一路向东,横贯莆田中南部,汇入兴化湾,孕育了肥沃的兴化平原,是莆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摇篮。

    曾经,木兰溪是我省唯一流经省辖市主城区而没有设防的单独入海河流,下游南北洋平原河段基本是天然河道,河窄弯急,田堤不分,地势平坦低洼,洪涝灾害频发,平均4年发生一次较大洪水,每年出现几次小洪水。

    防洪,从修筑堤坝开始。1957年,莆田规划整体治理木兰溪,后因条件所限而中断。1998年,长江、嫩江、松花江发生特大洪水后,国家加大防洪工程建设投入,在此背景下,木兰溪下游防洪工程得以上马。当年,莆田成立了以市长为总指挥的工程建设指挥部,下设工程建设管理处。

    “工程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克服下游淤泥层厚、抗冲刷要求高、地势条件复杂等问题。经过专家多次论证,并委托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进行物理模拟实验,最后决定分期分段实施。”木兰溪防洪工程建设管理处工程科科长吴金烂说。

    1999年12月,一期工程奠基,拉开了木兰溪防洪工程的建设大幕,经过三期建设,下游防洪工程全部完成,新建堤防28公里。2012年,木兰溪中上游防洪工程通过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被列入国家独流入海重点河段治理规划。其中部分工程已开工建设。

    宜居乐土

    如今,不再泛滥的木兰溪下游成了一片新的乐土,一座玉湖新城已然成型。新城位于莆田市区东南部,包含一个文化休闲中心、一条滨溪景观带,以及三个城市居住社区。

    “文化休闲中心有青少年宫、科技馆和图书馆,从西到东一字排开。”项目经理邹进介绍说。而滨溪景观带位于木兰溪城区景观试验段,试验段从2015年开工建设,长约1.2公里。这段景观已经建成,堤上是红色沥青透水绿道,仅供行人和自行车使用,两旁遍植适应当地水文气候的树木,堤下岸边设有人工沙滩和步道。

    其实,试验段只是木兰溪左岸绿道的一部分。按照规划,整条绿道总长10公里,包括一期和二期工程,一期是木兰陂景观提升工程。为体现木兰陂的历史文化底蕴,绿道上铺设仿宋烧结砖,内河排涝闸采用传统建筑风格,整体格调一致。“每天傍晚6点左右,周边群众就会到此散步、慢跑、骑车,享受夏日清凉。”城厢区霞林街道霞林社区居民林丽华说。

    木兰陂始建于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现仍保存完整。这里已经变成一个公园,建有木兰陂纪念馆、钱四娘庙和冯智日纪念堂。置身于公园之外,眼前的风景犹如一幅山水画,溪水缓缓流淌,岸边杨柳依依,几只白鹭在浅滩上悠闲漫步。如果置身其中,就成了“画中人”,两者融为一体。

    上溯到上游地带,木兰溪从仙游县城关穿城而过。近4年来,仙游县大力建设防洪生态景观工程,目前已投资6亿多元,其中,累计完成木兰溪流域水系绿化面积73.5公顷,初步形成一道滨江生态廊道。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