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黑龙江新闻 > 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姜广顺科研团队通过足迹能看出东北虎性别年龄段
  • 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姜广顺科研团队通过足迹能看出东北虎性别年龄段

    时间:2017-11-30 17:43:16  来源:生活报  作者:孟姝轶 朱莉

      生活报11月30日讯 通过东北虎留在野外的足迹,就能用95%以上的准确率辨别分析出它的性别、个体信息?在我国研究野生东北虎的专家中,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的教授姜广顺科研团队就掌握了这项特殊技能。从业近20年来,姜广顺有一多半的时间都在野外跟虎、豹等大型猫科动物打交道。如今,作为业界公认的猫科动物专家,姜广顺给出没于我国境内的东北虎,建立了包括足迹影像、花纹、猎物、栖息地在内的庞大数据库,并常年关注它们的成长和生活情况。

      野外调研常遇猛兽威胁 车祸骨折毅然继续前行

      姜广顺对东北虎的研究始于2001年,那一年,他考取了东林野生动物资源学院的硕士研究生,主攻东北虎猎物种群动态研究。“做我们这行,野外调研是绕不过去的必修课。像只看脚印就能识别动物种类的技能,必须得掌握。”据他介绍,野外考察几乎都在渺无人烟的林间进行,蚊虫叮咬是家常便饭,遭遇熊等猛兽威胁也是常事,但最艰苦的还是冬天。冬天野外调研要在没膝深的雪地里上一天。发现需要观测、记录的数据,要以最快的速度掏出本子、笔,在手没冻僵前迅速记上。笔,只能用铅笔,因为圆珠笔、钢笔在极寒的野外根本无法使用。

      在爬冰卧雪的野外工作久了,姜广顺被查出患上了胃病、肾病。谈及这些他淡然一笑:“这都不算啥,我还有过几次捡回一条命的经历呢。”据他回忆,2012年秋季,布设在吉林汪清保护区的红外相机捕捉到了一只东北豹带着两只幼崽的影像,“这是中国首次探测到野生东北豹繁殖的记录,可以纠正国际专家认为中国不可能有极度濒危的东北豹繁殖的错误论调。”姜广顺说,当时他邀请俄罗斯虎豹野外生态研究专家维克特一起去栖息地调研,途中发生车祸,车子翻转360度后坠进深沟。姜广顺回忆说:“我是全车7个人中第一个苏醒的。当时车严重变形,连方向盘都弯了。”在从震碎的车窗中爬出后,姜广顺将受伤的俄方专家送上救护车,而左侧胁骨已经骨折的他,毅然决定继续前行。

      姜广顺教授测量东北虎足迹。图片由本人提供

      利用虎林园老虎信息建数据库 用足迹鉴定个体信息

      东北虎在自然界处于食物链的顶端,控制着哺乳动物的群落,它们的迁移、定居直观反映着一个地区生态系统的整体情况。2011年12月,国家林业局批准在东北林业大学建立“国家林业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被任命为常务副主任的姜广顺开始全面对东北虎、豹展开研究。这期间,他发现通过东北虎留在野外的足迹,可以鉴定出老虎的个体信息,甚至统计出整个地区的老虎数量。他将这一想法与同行分享,但国内专家纷纷表示,这个鉴定方法不可行。因为此前印度著名的老虎专家乌勒斯曾用几十年的时间研究老虎足迹监测技术,但结论是无法通过足迹鉴定老虎的个体信息、统计数量。但姜广顺认为,印度不行,不代表中国不行。他说:“印度土地以沙地、泥地、沼泽为主,没有稳定的基质,足迹容易变形。而中国东北的土地,有半年的时间被稳定的基质覆盖,足迹学在这里一定可以有所作为。”

      随后他指导研究生在东北虎林园采集了70多只老虎的足迹影像资料并建立了数据库。每当在野外发现老虎足迹,他都会和数据库进行比对,并认真分析野外老虎的性别、年龄、体重等基本信息。可喜的是,实践证明,用足迹鉴定老虎的性别和个体信息,准确率可达95%以上。2013年,姜广顺带领其研究生顾佳音在美国作了题为《统计学在老虎野外种群监测的应用》的学术报告,引起学界的震动。如今,姜广顺已是业界公认的猫科足迹影像鉴定技术专家。

      通过粪便提取DNA 还能追踪老虎活动轨迹

      现在,姜广顺及科研团队建立的“东北虎、豹数据库”已从此前的足迹影像数据库,扩展到花纹数据库、遗传数据库、虎豹猎物数据库和栖息地数据库。通过对这些数据库数据的分析比对,从2012年至今,他们累计在黑吉两省监测到30多只野生东北虎。相比5年前,野生东北虎在我国境内活动的数量有了明显增长。

      如今在野外捕捉到东北虎影踪,不论是红外相机捕捉的图像,还是发现了它们的足迹、唾液、粪便、毛发,姜广顺都能通过手中的数据库,鉴定出老虎的性别、年龄,它曾在哪出现过、它吃的是什么、它的家族曾在哪活动。据悉,通过老虎的粪便,姜广顺科研团队还可分析出老虎的DNA、亲缘关系及它们当前的健康状况,通过粪便中的食物残渣,还能知道它们最近吃了什么猎物。

      姜广顺介绍说:“2013年1月22日,吉林珲春的一个农民称自家的狗被东北虎吃了,当地林业局立即将信息告诉了我们,我们来到珲春,一路跟踪东北虎留下的脚印,找到了它的粪便。在粪便中,我们提取到了它的DNA,发现它是一只公虎,也从食物残渣中找到了狗毛,证明它确实吃掉了当地村民的狗。根据它在雪地上留下的足迹大小和步距,判断它是一只成年虎。随后,我们又将它的DNA和遗传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对比,发现这只成年公虎,此前曾出现在珲春当地的另一个位置,那次吃了一头牛。”

      “基于这些数据库,我们发现一只在俄罗斯出生的雄性小虎,在1岁半时来到我国,从此没有离开。这不仅说明经常有东北虎从俄罗斯跨境溜达到中国,更说明我国在保护林地、恢复生态方面颇见成效,吸引了老虎来此定居。也正是基于这些数据库,我们才明确知道中国东北虎、豹种群绝灭的趋势已得到扭转,这在国际大型猫科动物普遍呈现衰退的环境下,显得尤为可贵。”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