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黑龙江新闻 > 【东北网专访】这里的红高粱会跳舞!黑龙江拉丁舞《红高粱》上海逐梦摘“群星”
  • 【东北网专访】这里的红高粱会跳舞!黑龙江拉丁舞《红高粱》上海逐梦摘“群星”

    时间:2019-08-28 00:00:00  来源:东北网  作者:

    东北网8月28日讯(记者 许诺) 文华璀璨,群星争辉。在第十八届全国群星奖比赛中,来自全国的7905个节目你方演罢我登场,于细微处着眼,折射出大视野,弘扬正能量、传递出世间大爱、人间真情。

    演出现场。

    黑龙江省群众艺术馆英皇拉丁舞团表演的作品《红高粱》脱颖而出,以第一名的成绩斩获国家文化艺术政府最高奖“群星奖”。该奖打破了15年来黑龙江省没有获得舞蹈类“群星奖”最高奖的记录,也是我国首个获得“群星奖”的拉丁舞作品,创造了历史性的突破,让黑龙江在全国的舞台上迎来高光时刻。

    演出现场。

    日前,东北网记者对《红高粱》主创人员进行专访。作品《红高粱》由黑龙江省群众艺术馆舞蹈编导崔雯霓、哈尔滨市群众艺术馆舞蹈编导董东洋创作编排。运用拉丁舞的舞蹈形式,融合中国题材,创作的叙事性舞蹈,作品再现了男女主人公在抗日战争年代不朽的爱情故事,以及中国人民与侵略者顽强斗争的民族精神。

    演出现场。

    作品《红高粱》演出团队有24名舞者,是从黑龙江省各地抽调而来的。进入团队就需要全方位的配合、排练和演出,大家不仅付出了时间和精力,也付出了汗水和泪水。

    饰演九儿的方欣说:“因为我本人比较喜欢《红高粱》的故事情节,无论是影视作品还是文学作品,都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真的让我适应九儿的角色和感受她的情绪,还是有很多做得不到位的地方,编导老师也是一遍遍的不满意、否定我们,我们只能在排练中突破自己,最后在不懈地努力下找到了状态。”

    “在排练的过程中,我的手受过伤,停过一段时间,医生跟我说两年之内跳不了舞,当时心情无比的难过,后来慢慢的做康复治疗,在恢复的过程中,继续一起排练。感谢董老师给我余占鳌这个角色。”演员赵家伟说。

    作为《红高粱》的创作编导崔雯霓和董东洋在生活中是一对夫妻,崔雯霓说:“我们是大学同学,也是工作中的合作伙伴,我们有一个共同梦想――群星奖,为了这个梦我们一起努力了12年,在这期间我们一直坚持着群文舞蹈的创作,虽然历经很多挫折和失败,但是我们一直努力着、坚持着,终于实现了我们的梦想。”

    崔雯霓出生成长在艺术世家,她的父亲崔明河和母亲尚福静目前都在哈尔滨市群众艺术馆工作,也是这次获奖作品《红高粱》的辅导老师。这次《红高粱》获奖,是15年来黑龙江省群众文化在舞蹈类首次获得全国“群星奖”大奖。而15年前,正是崔雯霓的父母代表黑龙江获得了当时全国“群星奖”广场舞类的“最佳编排奖”。这也让崔雯霓从小就对“群星奖”有了认知,并在进入群文领域工作后,将获得“群星奖”作为了目标。

    对于《红高粱》,崔雯霓说了很多作品中的亮点,如用人拟境,营造浪漫的氛围,拉丁舞的扭胯动作与高粱摇摆形象贴切。在舞蹈的设计中,群舞不仅是模拟高粱的形象,更是男女主人公情感的外化。用拉丁舞演绎“红高粱”,拉丁舞中斗篷舞段既是表达火焰的燃烧,更是表达人们对失去九儿的痛苦以及对侵略者的仇恨与愤怒。

    记者了解到,在比赛前期,《红高粱》在黑龙江省群星奖的初赛中以全场总分第一的成绩入选了全国复赛,经过重重选拔,披荆斩棘,最终来到了“群星奖”决赛的舞台,向全国展示了黑龙江舞蹈的魅力与风采。该作品是全场唯一一个以拉丁舞为表现形式的叙事性舞蹈,外国的拉丁舞与家喻户晓的中国故事完美融合,体现出大胆创新,作品最大的亮点是编导用全新的结构和设计展现了一个震撼且完全不同的“红高粱”,给予了舞蹈版“红高粱”全新的生命力。

    好时代才有好题材,好创新才有好发展。黑龙江省群众文化正如一朵翻滚的“浪花”,始终活跃着基层文化氛围,诠释着时代发展成就,绘就着一幅幅人民群众生活的美好蓝图。在黑龙江省群众艺术馆舞蹈编导崔雯霓看来,黑龙江群众文化之所以硕果丰收,是因为它紧随时代脉搏,创作了一系列具有龙江地域特色的“叫好又叫座、入眼又入心”的剧目。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