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湖北新闻 > 五峰悄兴“来祖”文化
  • 五峰悄兴“来祖”文化

    时间:2018-04-07 15:52:00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

    清明节到了,五峰县仁和坪镇的刘小明、刘传涛、刘明举等人较往年多了件事,要代五峰以外的几十户刘姓人向300年前一位古人的墓碑鞠躬。

    这位古人叫刘举,祖居江陵,康熙丁酉年(1717年)出生,雍正八年(1730年)13岁时,携弟弟辗转到五峰仁和坪镇仁和坪村,搭棚而居,驱虎斗狼,造田种粮,兼做笠商,田连阡陌,富甲一方……

    刘小明说,他有个微信群,群员95人,都姓刘,实为95个家庭,散居五峰、巴东、松滋、洪湖及湖南石门一带,也有在北京、广州的,最远的在台湾省花莲县。而刘举,就是他们共同的“来祖”。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查询,“来祖”可能是个生造词,但浅显易懂,意为一个家族最先来到某地立家创业繁衍生息的第一人。

    刘小明介绍,3年前他们几个刘姓人闲聊,想知道自己的族谱最远能上溯到哪一代,就相约去走访。去年终于在仁和坪村高梁冲找到刘举的荒坟。查五峰县志,请专家考证,证实刘举确系如今五峰一带绝大部分刘姓人的“来祖”。保守估计,迄今已传11代人。

    他们将信息上网,去年10月,百余名刘举后裔从全国齐聚仁和坪,一起修葺刘举坟,相互建立联系。至记者采访时,刘小明的微信群里已达95人,还在不断增加。

    刘小明说,仁和坪村最大的姓并不是刘,是杨,杨姓“来祖”尚在寻找中。

    仁和坪镇文化站站长郑兵认为,中华民族讲究“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在物质不断富足的同时,在诸如“想知道自己从哪来的”等方面的精神需求也日益增多,“寻根”文化悄然兴起。

    五峰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称,对比前两年勃兴的家谱文化,“来祖文化”更进了一步。相关部门高度关注,已告诫相关人士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发,讲团结、讲法律、讲奉献、讲爱心,为地方党委政府出谋划策,为地方经济发展凝聚资源和人脉,传承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为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昌盛做贡献。(记者 刘振雄 通讯员 王登府)

    (责任编辑:张潘)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湖北日报。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