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湖北新闻 > 轮椅上挺立着扶贫老板
  • 轮椅上挺立着扶贫老板

    时间:2018-05-04 15:51:53  来源:荆楚网  作者:

    00轮椅546231017148153073.jpg

    4月17日,大悟县东新乡。我的采访对象坐在轮椅上,一边泡茶,一边平静地介绍着他的经历和事业。随着采访的深入,我的眼睛开始湿润,他坚毅的脸上,却始终带着微笑。

    他叫李世斌,湖北枣阳人,1969年出生,是一位坐在轮椅上开工厂、办生态农业基地的扶贫老板,也是一位用行动证明自己不是“残疾人”的残疾人。

    00上车DSC_3366.jpg

    下海后,开工厂、跑运输、搞装修——

    我属鸡,比较爱折腾!

    李世斌说,下海前,他在孝感市云梦县税务局印刷厂工作,妻子在孝感市中心血站工作。如今,女儿已长大成人,在孝感市卫计系统工作。

    1993年,李世斌下海创业,先后开过印刷厂、跑过运输,但都搞失败了。

    1996年,他选择到建筑工地打工。他说,打工的主要目的,是跟别人学装修。直到2003年,他才组建一支装修队伍,开始自己接活。

    说起这段经历,李世斌很自豪,对记者掰着手指头,数着自己曾经装修过的大厦。

    “我属鸡,爱折腾!”李世斌说,为了接到更多的装修工程,2007年他应聘到武汉一家建筑公司打工。这家公司除了建房,还在西藏有开矿业务。一年后,因李世斌能力比较强,公司派他到西藏筹建选矿厂,并担任副总经理。

    天有不测风云!一场车祸,让这个不断折腾的男人,从此离不开轮椅。2009年11月15日,李世斌乘坐的皮卡发生翻车,他被甩到了车外,因椎骨爆裂性骨折导致高位截瘫。

    00l车间DSC_3305.jpg

      大便靠手抠,小便靠袋接

    绝望时,我想起了张海迪!

    车祸发生后,李世斌在西藏抢救治疗了20天,然后转回武汉,在同济医院治疗了四个月。出院后,他在孝感家中住了三个月,为了不影响妻子工作和女儿学习,他选择回老家休养,由姑妈、叔叔、婶娘轮流照顾。

    “每天如同坐牢!”李世斌说,出车祸那年,他刚好40岁,正是年富力强干事的年龄。回到老家,他将手机号换掉,三年没有与外界联系。他每天将截瘫支具绑在双腿上,强迫自己走4个小时,希望通过康复训练,让自己慢慢好起来,但没有效果。

    更让他痛苦的是大小便失禁。他多次有过轻生的念头,但想到孩子太小,老婆年轻,又不忍心抛下她们。

    大便靠手抠,小便靠袋接。李世斌说,他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把大便抠出来,将绑在下体上的塑料袋换新的。9年多来,天天如此。

    李世斌的司机王小双说,除轮椅外,李总还有两个必备的物件:一个是特制的不锈钢架,洗澡、大便时,他会将钢架放到马桶上,马桶的正上方还装着淋浴喷头。李总坐在钢架上洗澡、大便。另一个是木制搓衣板,李总上下车时,王小双都会将车门打开,用这块木板将轮椅和车座连接起来,李总靠这块木板上下车。

    “绝望时,我想起了张海迪。”李世斌说,张海迪终身截瘫,却活得有尊严、有价值、有成就,还为社会做了许多贡献。张海迪的事迹和精神,坚定了他重新“站”起来的信心。

    那段时间,李世斌每天上网,搜索残疾人创业的故事。采访中,他多次提到大悟县东新乡鹿鸣村的残疾人刘大全。刘大全是湖北省自强模范,坐在轮椅上通过种植养殖,实现自主脱贫。

    000厂门DSC_3252.jpg

      办基地,走上产业扶贫路

    身残了,我的精神绝不能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都是残疾人,张海迪能活得精彩,刘大全能不靠不要自主脱贫,我也能。

    2011年6月,李世斌又开始折腾,他和叔叔合伙在枣阳开了家水泥灰砂砖厂。他坐在轮椅上指挥,当起“轮椅老板”,并负责操控设备、机器维修。

    枣阳新市镇是种桃大镇,桃苗需求量大。李世斌看准这一商机,开砖厂的同时又折腾起桃树种苗。第一次,他就培育桃苗18万株,卖给枣阳、孝感的种桃大户。

    2014年底,他听说婶娘的外甥在河南开电子厂,生产组装蓝牙耳机、电动玩具电池很赚钱。他多次到河南考察,觉得前景很好,便将行情不太好的砖厂关掉,投资140万元建起了电子厂。

    做桃树种苗生意,他认识了一些做生态农业的朋友。他在关注刘大全的同时,详细了解了大悟县的精准扶贫政策。特别是产业扶贫,引起了他深厚的兴趣。

    “我的身体残了,但我的大脑没残。”李世斌说,残疾人,身可残,但精神绝不能残。他将开发生态农业旅游,投身产业扶贫的想法,告诉了几位做生态农业的朋友,并得到他们的支持。他们着重考察了大悟县重点贫困村东新乡沙河村。

    2015年,他们筹资1000余万元,创办了大悟薪林洪元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万亩桃花基地),在沙河村流转山地1600亩、林地3420亩,种上了桃树45万株、红花紫薇70万株。从此,李世斌走上产业扶贫之路。

    除了几名管理人员,李世斌聘用的工人,全是附近的村民,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在册的精准扶贫户。为了帮助更多的贫困户就近就业,他在东新乡创办了恒源电子厂,招聘工人时特别强调,贫困户和残疾人家庭成员优先。

    00梯田306260374495290523.jpg

    留下满山绿树红花

    我走后,村民们会记住我的!

    有大老板到沙河村投资搞产业基地开发,村民们充满期待。沙河村村支部书记李伟明说,2015年腊月二十二,村民们听说投资的大老板要来村里,都提前聚集到村委会门前。当李世斌艰难地从面包车挪到轮椅上,出现在村民们面前时,现场炸开了锅。

    “他自己都站不起来,到这里投资,该不是闹眼子吧?”村民们的质疑声、叹息声不绝于耳,看了一会热闹,陆续摇着头走了,再没有人理他。

    李世斌来沙河村投资办产业基地,大悟县东新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不仅用活用足政策予以支持,还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动员村民配合李世斌的开发。

    为了给村民们吃一颗定心丸,李世斌吃住在村委会,白天让人推着他上山查看乡村地形,晚上开会研究规划基地建设。他决定,在沙河村培育桃树种苗、种植高产桃树和其他观赏苗木。

    随后,一台台挖机开到了山上,一棵棵树苗种到了原本光秃秃的荒山。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果木苗木全都成活,光秃秃的荒山变成了花花绿绿的花果山。

    变化就在眼前,村民们也开始从中受益。李世斌招工优先聘用贫困户和残疾人家庭成员,既不拖欠工资,也按时兑现土地流转金,还向村集体上交了5万元。

    村民李仁堂说,他家有10亩山地流转给李世斌,每年可收入1300元。他平时在基地打工,干些除草、剪枝的活,每年可收入工钱1万多元。刚开始,大伙都不理他,现在觉得李世斌还不错,是个做实事的能人,就主动与他热络起来,做事的积极性也更高,有些村民还主动将园子里种的菜送给李世斌。

    000桃花657544991817327324.jpg

    采访中,李世斌邀请记者到他的基地看看。只见山路两边成排地种着红色紫薇等苗木,田里种着大量的桃树种苗,山上则整齐地栽着桃树,有些桃树已开始挂果,甚为壮观。

    李世斌坐在轮椅上,从山顶指着大片的桃林说,今年是他们投资的第三年,已开始有收益。初步预计,今年卖种苗和桃子的钱,应可以与开支持平。

    下一步,他将立足这个基地,进行休闲旅游开发,扶持农户开办农家乐、销售土特产,带动贫困户自主脱贫。他还自豪地说,在这荒山上,留下绿树红花,村民们会一辈子记着他的。

    村支书李伟明说,李世斌带给沙河村的,除了经济收入,还有思想观念上的冲击和影响。过去,有些贫困户抱着“等靠要”的思想,等着工作队帮扶。现在,他们主动想办法自主脱贫,因为励志榜样就在身边。

    当初下海,妻子就不同意。李世斌说,他属鸡,喜欢折腾,妻子拗不过他,只好由着他。三年前,他同妻子和女儿商量,到大悟开公司办生态农业基地,两人坚决反对:你身体都这样了,还要去折腾?

    采访中,记者问了同一个问题:你身体都这样了,为什么还要折腾?李世斌还是面带微笑:“我做这一切,就是想用行动证明,我不是个残疾人,是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是能做出一番事业的人。”

    李世斌说,现在,妻子和女儿理解了他的想法。每到周末,女儿都会开着车,和妈妈一起到大悟,陪伴和照顾他。

    李世斌一脸的幸福。(记者左砚文 通讯员谈九红 龚红焰)

    (责任编辑:连迅)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