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湖北新闻 > 阮艳芬:十年如一日巧手织云霞
  • 阮艳芬:十年如一日巧手织云霞

    时间:2018-10-16 21:06:17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

    凌晨5点的武汉,对阮艳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

    她是百年纺织名企裕大华的一名布机工序质教员,每天从蔡甸到阳逻上班,来得最早,下班最晚;穿梭于织布机之间,指导操作工,每天在车间步行加起来有十几公里,十年如一日;为了攻克技术难关,她连续一周吃住在厂里,为企业增加效益130万元。

    近日,武汉市总工会召开2018年劳动竞赛推进会,武汉裕大华纺织有限公司职工阮艳芬被评为劳动竞赛先进个人。

    从蔡甸到阳逻上班,每天5点起床

    10年前,26岁的阮艳芬进入裕大华,成了一名普通的值车工。轰鸣的车间、满眼的粉尘、三班倒的工作,还有家中嗷嗷待哺的女儿,都让这个纺织新兵感到不习惯。没想到,在厂里老师傅带领下,阮艳芬渐渐喜欢上了织布工作。

    没过几年,裕大华从蔡甸搬迁到阳逻,几乎横跨整个武汉市。看着妻子冬天冻到裂口的手指、夏天热到过敏的手臂,丈夫心疼了,劝她离开裕大华,就在蔡甸找个工作,离家近,也不会那么辛苦。“他给我找了超市的工作,那个氛围不喜欢,我对厂里有感情,在这上班心情愉快。”阮艳芬几乎没有犹豫,决定跟随裕大华到阳逻上班。

    每天5点起床,5点40分出门,骑车50分钟到班车等候点,7点50分到厂,8点上班。这是阮艳芬上班之路。下午4点下班,但她经常加班,赶不上班车,只好转两趟地铁、一趟公交回家,起码三个半小时。“其实,小阮的家庭条件还可以,纺织厂每个月加班多才4000元,她能坚持10年不离开,靠的就是一份热爱和责任,这也是百年裕大华传承的精神。”裕大华织造分厂总支书记王艳华说。

    一周吃住在单位,攻克技术难关

    10年间,阮艳芬从值车工成长为负责片区生产的质教员。裕大华织造分厂布机工序支部书记刘娟说,阮艳芬做事踏实,接受能力强,大小提花的复杂工序、各类品种的工艺要求,她都能熟练掌握。

    2013年,裕大华开发四面弹新品种,这是一种用于泳装的布料。生产伊始,由于品种难度大,布料容易刮毛,机台效率很低,经常断经断纬,织出来质量也不好。为此,阮艳芬连续一周都吃住在公司,每天上班14个小时,围着织机转,仔细观察分析。她和技术人员经过多次摸索和反复试验,最终解决了易刮毛和断经问题,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阮艳芬还总结出四面弹单织轴的操作和质量把关法,在员工操作中广泛应用。“四面弹产品火了,光这两个月订单就超过6万米,累计生产20多万米。”刘娟说,阮艳芬和技术人员攻克的难关,为企业创造效益130多万元。

    带出齐心好团队,稳定企业用工

    走进织布车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阮艳芬健步如飞,穿梭于织布机之间,一边指点操作工,一边查看机器运转,步履不停,每天在车间里要走十几公里。

    和阮艳芬共事7年的同事王利说,遇到没织好的布料,阮艳芬让同事先坐班车回家,自己宁可加班也要做好。青年女工杨小丽,从喷气值车工调到提花工种,所有操作要从头学起,有些畏难想辞职。阮艳芬知道后,手把手地教要领,一点点做思想工作,让她从低落中走出来。现在,杨小丽的操作技能已达到一流水平,荣获公司生产能手称号。

    从去年至今,阮艳芬在繁忙工作之余,加班加点带新员工,开办6期技术讲座和操作培训班,培训的135名员工都签订了劳动合同,保证了企业用工稳定。“车间里的事就是我的事,做好了,心里才踏实。”这是不善言辞的阮艳芬常挂在嘴边的话。记者 胡弦 通讯员 胡文辉 实习生 汪嘉敏

    (责任编辑:余凌云)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湖北日报。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