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综合财经 > 企业家发文被请进中南海:获总理批示2年仍没解决
  • 企业家发文被请进中南海:获总理批示2年仍没解决

    时间:2018-01-10 15:31:59  来源:  作者:
    (原标题:吴海独家回应经济观察报:两年前总理批示的问题没得到实质性解决)

    企业家发文被请进中南海:获总理批示2年仍没解决

    图片来源:经济观察报

    1月9日凌晨,吴海病中敲下4500字长文,再指简政放权、营商环境。吴海在文中称,地方总是领会错中央的意思,克强总理那么辛苦,换来的是底下人没有领会意图,没有把事情办好。

    此前的2015年3月,吴海给总理写了一封公开信引起广泛热议,许多企业家觉得吴海写出了他们不敢说的话,也因为这封信,吴海被请进了中南海。

    时隔两年,吴海的身份已经由桔子水晶酒店集团的CEO,转变为桔子水晶执行董事长和华住集团执行副总裁。用他的话来说,桔子水晶酒店已经卖给华住,两个职务只是荣誉性的,“已经没那么多好失去的了”。

    经济观察网记者联系上吴海,讲述再发公开信背后的故事。吴海告诉经济观察网,他说的事情不是每一个城市,每一个项目都在发生,但其敢保证这些事情全部发生过。“我比较气愤的是,总理批示要办,国务院办公厅督办,几个总理、国务委员签字,到现在没有解决。这还了得?”

    总理批示的问题未得到实质性进展

    经济观察网:为什么时隔两年,再次发表公开信?

    吴海:前天晚上我写政协提议时,因为涉及民意表达,想起2015年提的那些事,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包括2017年,央视《焦点访谈》让我说简政放权的成就,我因不想给总理丢人婉拒。我觉得简政放权的事情,中央想做好,但是地方政府一直没有做好。

    经济观察网:这五个问题是经营中遇到的新问题吗?

    吴海:这些问题是我2015年公开信上提到的,到现在没有解决的问题。总理关注了,国务院办公厅督办了,但还是原来那样。为什么现在没有解决,我觉得一是因为很多管理是跨部门的,部委之间互相推诿;第二,部委的规定到了地方,地方操作也存在问题。我们做酒店都是地方审批,一般都到不了市一级,所以我们遇到的问题关键是在地方。当然,部委可能也存在沟通、衔接的问题。总结起来就是不担当、不作为,总理和国务院都发话了,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我还能说什么呢。

    我提到的问题,不是每个城市都在发生,但是这样的事情是发生了。去年一个施工人员死亡,这是事实,《焦点访谈》也播出了,但是涉及到的问题没人管。地方有的用这个标准(卫生部门旧的酒店审批规定),有的不用这个标准,我们就得去解释,但是有的地方就是解释不通。当然说每家店都发生是不可能的,我写的事情是在发生的。

    经济观察网:具体的阻力是?

    吴海:比如我们私营企业酒店施工,需要选择施工队只要选的队伍有资质、图纸符合规范也有设计院的章、施工过程规范,我愿意找谁就找谁,花多少钱是我的事。有的地方主管部门非得让我去招投标,招投标耽误时间,还多花钱。当年住建部让地方看着办,现在有的地方已经取消私营企业工程招投标,但是有的地方政府就是不取消,这不是明摆着让人送钱吗。招投标本来的意思是免得国家企业有人拿回扣,但是私营企业用的是自己的钱,我愿意花多少是我自己的事情。你要审我图纸我都不怕,非得让我招投标,这不是胡扯嘛!

    实际发生的时候,只能托人找关系,托人找关系没用的话就得花钱去改造。我公开信中提到的中央空调就是花钱改造的,酒店施工完工了说不符合要求,请的临时工改造时意外死亡。我们拿着规范给主管部门理论,没用,吵架也没用,只能自己再花钱改。如果不按照这个规定做,我就拿不到执照,开不了业。三年前我已经说了这种做法不合理,大家也都认为不合理,但就是没有人去改变。

    希望大家一起努力,改善营商环境

    经济观察网:从2015年到现在您看到的变化是什么?

    吴海:从2015年到现在我能看到的变化是,拿钱的少了,事更难办了。以前是伸手公开要(钱),现在这种情况少多了,但是事也办不了了;第二是跑腿的次数少了,但是事情照样办不了,原因是跑腿次数减少,但还是要各个部门去批,把证办完之后才能去工商部门。过去还能先到工商部门去,现在证办不完连工商都去不了,也就是说现在连时间差都打不了。所以变的只是形式,本质并没有改变。

    有问题的事情我都说出来了,但是发生的具体地点我不会说,因为说了当地政府的人要倒霉。我认为这是一个体系的问题,不是一两个人的问题。上次纪委找我,我也没有说事发地点。

    经济观察网:公开信中的问题有没有和相关政府部门反映过?接下来希望达到什么效果? ?

    吴海:(苦笑)我三年前向总理反映过,向中国政府最大的官员反映过,你还要我跟谁反映呢。我没法走正常程序去反映问题,只能给总理写信。总理说了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我还指望什么正常程序。国务院办公厅督办,这是最正常的程序,政府最高领导出面的事情,地方都没有解决,我再去找地方反映,不是自找没趣吗。

    说直接一点,总理要求办,国务院办公厅往下督办的事情,都办不了,我还往地方反映,会有什么用?

    我希望大家一起把营商环境做好。我的公司已经卖了,这个环境和我没有关系,我只是希望国家好。(地方政府)不能天天学习,不干实事,做表面文章。营商环境要搞好就要真正去搞,今天抓经济,明天放任不管不行。

    我曾有机会移民,但是放弃了,现在我更不会移民,我看好国内经济发展。未来可能不会再创业,但会选择在国内投资。因为我看好中国的市场,看好中国的中央政府有决心把事情做好,有些地方尤其是南方某些小城市有决心把事情做好。

    我觉得大家都理解这个根本,就是中央很重视营商环境、简政放权。但是地方政府没有理解中央重视这个事,只做形式上的改变。我认为地方政府、各部委应该动起来,营商环境变好,老百姓、国家才能有钱。

    行政审批、监督管理亟待改善

    经济观察网:您多次提到营商环境,作为私营企业家,您认为中国的营商环境最亟待解决的是什么?

    吴海:主要是行政审批、监督管理这两块。因为涉及的部门太多,比如行政审批中,工商部门是最好的,因为有工商法。其他部门没有法律,可能因为领导的一句话导致事情办不成,甚至是窗口都不接收。所以说行政审批是让你的事情做不了,而监督管理的问题是有的地方天天查,让你做不下去。

    中小企业经营中遇到的问题,没有向上反映渠道,谁敢往上去反映?地方会给你穿小鞋,弄死你。最简单的一个道理,一个人受到不公平待遇,可以在往上发泄,但是企业受到不公平待遇时,如果在网上说出来,会被各个部门弄死。因为企业要开门,要营业,如果你举报一个人拿回扣被办了,其他人给你穿小鞋,你怎么办?很多企业都遇到过这种情况。

    经济观察网:有什么建议?

    吴海:我的建议在文中都写了,地方要领会中央的意图:让人民富足、国家富强。政府部门要建立守法的行政管理体系、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引导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地方要勇于担当,不要中央推一下动一下,要把过时的法规埋葬,鼓励守法的基础上的创新。

    建议聆听人民的心声。服务于企业就多听企业的声音,建立沟通和收集信息的渠道,不要闭门造车,同时要建立监督机制。?基层、地方、中央部委建立沟通汇报联动机制,保证一致性,不要同一政策到各地高度不一致。

    吴海又写了一封信:地方总是领会错中央的意思

    2015年3月,吴海因写给总理的一封信而引起广泛热议,许多企业家觉得吴海写出了他们不敢说的话,也因为这封信,吴海被请进了中南海。今天凌晨,吴海又重新在自己微博发文《又写了一封信》,再指简政放权,时隔两年,他又说出了企业家们的哪些心声呢?这一次,他的信还会被批示吗?

    ――编者按

    以下为吴海微博全文:

    前言:

    天亮后一年一度的东城区政协会又要开了,不知道该写什么提案了

    2年前我给总理的一封信《做企业这么多年太憋屈了》把我带进了中南海,其实那只不过是我2015年在东城区政协发言的白话版而已。

    6年前写的一个建设中国国家品牌的提案,现在回头看确实是中国最需要的东西,可惜又给浪费掉了:2014年一次开会碰到一个领导斗胆给了他,于是没有了下文,去年好像被双规了… …

    总之吧,在企业做老大惯了,写东西总是习惯假装胸怀全局,总写国家层面的东西,区里写这些确实意义不大,想了想这次政协会就不写什么了,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在网上说出来,算是网上社情民意吧,如果说得对的话,我想他们一定能听到。

    正文:

    一、地方总是领会错中央的意思

    例子比较说明问题,就说说我给总理的信里面提的事吧。

    “简政放权”算是中央的意思吧,到执行层面好像没有真正领悟到中央的意图。换句话说,克强总理那么辛苦,换来的事底下人没有领会意图,没有把事情办好。

    2015年我给总理写信的事可以算是当年简政放权第一案了,我要没理解错的话是几个总理和国务委员签字,国务院办公厅督办,一些部委也都找过我了解情况。

    2017年4月“焦点访谈”记者又找我,起因也是当年我写那封信的事上了“焦点访谈”,这次他们要做个“简政放权”成效的节目,算是回访我吧,我拒绝了:

    其实我是想说里面的问题很好地解决了呢?

    1)过时政策废除和修改问题,一条没人理的过时规定却有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在信里做为例子我提到过中央空调的事情,“焦点访谈”也特意说了这个案例,卫生部好像是没有什么反应吧,就算有反应至少地方没有。具体内容有些技术细节,这里不重复了,吃瓜群众可以看2015年给总理写的那封信,(查微信公众号wuhai222的文章做企业这么多年,我太憋屈了)。

    前年,我们在某市一家酒店已经完工,我们完全按照国家规范设计、施工,该市卫生部门审批时坚持用旧的中央空调的规定,我们不得不雇佣临时工拆窗户加换气扇,一个工人因不小心从楼上掉下去摔死了(虽然我们做到了施工前提醒,但是我们有不可推卸的施工监管责任,我们因此也受到了严厉处罚和赔偿,我们确实有错误)。

    我想说得是,我的企业可以承受几百万停业损失,可以赔偿死者,但是,多少钱能够挽回一个30岁的生命呢?

    一个可能只需要一个科员花一个上午就能改的规定为什么没人来做?为什么没有人能够把过时的规定看一遍呢?您的半小时就可能挽救了一条生命。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